共同犯罪成立与犯罪中止的关系

律师回答
摘要: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及特征。共同犯罪中止必须具备及时性,全体或部分共同犯罪人停止能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中止必须是自动的、有效的,并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具有主观和客观特征,行为人必须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并实施了中止行为。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对于共同犯罪成立的情况,根据犯罪中止的条件进行认定处理,判罚可以从轻处理。
一、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有哪些?
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
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以后,对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进行劝说阻止,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接受了劝说,在能够继续进行犯罪的条件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可成立犯罪中止。
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有关共同犯罪成立的情况下,导致犯罪中止的必须按照犯罪中止的相关适用条件来进行认定,对照犯罪中止的相关条件,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则可以对犯罪中止情况进行认定处理,具体的判罚也是根据犯罪事实既遂的标准来从轻处理。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内容,犯罪中止的条件包括及时性、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自愿停止行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的特征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并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在共同犯罪成立的情况下,犯罪中止的认定和处理应根据相关适用条件,并根据犯罪事实既遂的标准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共同犯罪如何成立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成立: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犯罪中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犯罪,行为本身也构成犯罪。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被称为犯罪中止。对于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吗

共同犯罪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但必须具备及时性、自愿停止行为和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条件。共同犯罪不一定形成共同的罪名,犯罪行为可以转化,形成不同的罪名。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人如何成立犯罪中止?

律师分析: 1、具备有效性。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或者有效地消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对共同犯罪的作用。 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 3、缺乏有效性不能单独成立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人如何成立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人成立犯罪中止要满足以下条件:_x000D_ 1、必须具备有效性;_x000D_ 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_x000D_ 3、共同犯罪人消极退出犯罪或自动放弃犯罪,未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实...查看全文

刑法中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过失犯罪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条件包括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分析: 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解析: 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系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故意,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范畴,需分别处罚。...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关系

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需要共同故意;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为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持根本否定态度,行为发生了严重危害结果,并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过失犯罪判处缓刑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刑...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

律师分析: 共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这种共同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这种共同犯罪中止,不仅要求其...查看全文

公共关系中的共犯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需要满足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要件。主观方面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会危害社会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客观方面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片面共犯不满足共同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吗

法律分析: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对共犯中止一般适用“一部既遂,全部既遂”原则,除了中止者自己有中止行为,还应当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不能使共同犯罪出现...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与犯罪中止的关系:是否构成犯罪?

《刑法》规定了犯罪中止的情况,即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行为未终了时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终了后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称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的关系是什么?

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预备犯、实行犯和未遂犯。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原则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什么关系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什么关系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关系是怎样

犯罪阶段分为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在这两种阶段当中均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是犯罪预备阶...查看全文

犯罪人犯罪中止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教唆犯是指以各种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人。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