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逃避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揭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并保障举报人的隐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对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公司违反了劳动法可以去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当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或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法律客观: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四条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应当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
延伸阅读
企业规避法律约束的策略
企业规避法律约束的策略是指企业在面临法律制裁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手段,以逃避或减轻法律的约束和惩罚。这些策略可能包括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利用法律漏洞、设立离岸公司、进行虚假账务等方式来隐藏收入、减少税负、转移资产等。此外,企业还可能通过行贿、贿赂官员、操纵市场、搭建垄断地位等手段来规避法律约束。然而,这些策略往往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因此,加强法律监管、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都是必要的,以确保企业遵守法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结语:劳动者在公司遭遇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时,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有权举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劳动者也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并对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劳动保障监察通过巡视检查、审查材料和接受投诉等方式进行,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将及时立案调查。为了加强法律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法律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百一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百零五条 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否逃避法律制裁?

证据不足可能导致网上追逃,但并不意味着被追逃者必定定罪。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有足够证据才能定罪。原告证据不足时可撤回起诉,重新搜集证据再次起诉。如果原告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法院可能驳回其诉讼请求。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的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的处理:对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处以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天以下拘留;对构成犯罪的重大事故逃逸,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并终身禁驾。...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制裁的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定罪处罚原则:行为人携带全部挪用款潜逃的,按贪污罪定罪,数额为全部挪用款;只携带部分挪用款潜逃的,对携带的部分挪用款按贪污罪定罪处罚。未携带的部分若无力归还,按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若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而拒不归还,并隐...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事故逃逸的法律制裁

肇事逃逸酒驾将面临严厉的处罚,根据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导致人死亡,可被判七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杀人犯如何逃避法律制裁?

行为人帮助毁灭证据罪或包庇罪的定罪与是否提供虚假证明有关。如果行为人在帮助毁灭证据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以使犯罪人逃避追究,构成包庇罪;如果只是毁灭证据,则构成毁灭证据罪。根据刑法,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可处以三年以...查看全文

肇事者如何逃避法律制裁?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是否算逃逸需根据实际情况认定,法律未明确规定。肇事者的逃逸是违法行为,侵害公共安全。让人顶替行为侵害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超出前行为范围。两者主观状态不同,顶替行为属于故意行为。让人顶替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应与交...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责任的法律制裁

醉驾撞车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可被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能否让罪犯逃避法律制裁?

针对外逃的罪犯,我们应该采取国际犯罪由其所在国予以追究责任或引渡回其国籍国审判,国内刑事犯罪由其所在国采取强制措施后引渡回其国籍国审判的措施。这样可以确保罪犯无法逃脱法律制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查看全文

如何在国外逃避法律制裁?

在国外,中国犯罪者将适用中国法律,但最高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会受到追究。对于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中国公民,依照刑法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即使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据本法进行追究。但是如果犯罪者已经在外国受到刑罚处罚,就可以...查看全文

涉嫌违法乱纪,逃避法律制裁

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卖淫、嫖娼的处罚为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处罚为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酒驾是否可以逃避法律制裁?

醉驾者只要不准备起诉肇事者,就不会被起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取决于多种情况,包括是否造成事故、血液酒精含量、驾驶环境、驾驶载客情况等。若醉驾者具备严重违规行为,将从重处罚,包括吊销驾驶证、追...查看全文

朋友帮对方逃避法律制裁吗?

打架违法,伤情轻重有不同处理。轻伤以上可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轻微伤可要求民事赔偿。报警并申请伤情鉴定,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伤害他人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较轻者可...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制裁的后果是什么?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刑拘在逃的概念及其追逃行动,刑拘在逃指的是已经受到刑事拘留证的嫌疑人为逃避刑事责任而逃跑,公安机关会全面追捕并在网上开展追逃行动。...查看全文

刚创立公司如何逃避税收制裁?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如果公司被发现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会根据涉税金额对当事人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具体来说,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查看全文

能否使用假合同逃避法律制裁?

《民法典》规定,签假合同涉嫌合同诈骗,受害人可报警。假合同指一方欺诈使对方签署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受害方可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如为非法占有财产且无履约意图,构成合同诈骗罪,应追究刑责。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148条,受欺...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后逃逸将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最高罚款2000元,吊销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将受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查看全文

自首为缓解压力逃避法律制裁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属于自首;投案后翻供的不算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再次如实供述可认定为自首;犯罪嫌疑人由亲友协助投案不算自首。自首需满足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的条件。...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盗窃罪逃避法律制裁?

盗窃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任何个人都有举报犯罪的权利。受害人如果发现被盗窃后报案,案件将按照刑事诉讼法律程序进行处理,无法私了。抓住小偷应及时送到公安机关处理,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拘留或罚款。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对象为他人占有的财...查看全文

立案后是否能够逃避法律制裁?

立案后不逃避侦查的其追诉期要依据其犯罪行为所涉及的罪名来确定,罪名在刑法中所规定的法定最高刑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追诉期为5年;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为20年。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制裁100万元如何判刑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单位犯此罪的,单位将被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