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

律师回答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有关部门在具体政策的掌握上,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避免了“一刀切”。少数民族地区也从实际出发,采取了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具体政策、办法。下面为您介绍。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生育政策中对少数民族生育的政策规定大致可分为三类:
(1)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云南、贵州、青海等省的计划生育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规定:蒙古族公民,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非城镇户籍的蒙古族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三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公民,提倡优生,适当少生;要求节育的,给予技术服务。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一对夫妻只可生育两个子女,不准生育第三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城镇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只准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符合特定条件的可再生育一个子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夫妻双方为瑶、苗、侗、仡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一千万以下人口少数民族的,经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但生育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周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少数民族的,可生育2个孩子;一些山区县的少数民族农民可以生育3个孩子。
      西藏自治区规定: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提倡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对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只提倡优生优育、晚婚晚育,不限定生育胎数;如有自愿实行计划生育的,给予技术指导。
      云南、贵州、青海省的大致规定是:少数民族可生育2个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经过批准多生育1个孩子。对总人口很少的民族不限定生育指标。
(2)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浙江、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
      甘肃等省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些地方都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建有自治州或自治县,一般都规定少数民族夫妻可生育2个孩子。例如吉林省规定:夫妇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允许生育2胎,生育间隔为4年;夫妇一方为少数民族的,允许生育2胎,生育间隔为8年。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是少数民族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夫妻双方均是农业户口的农民、渔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两代以上户籍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3)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些省(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在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均考虑到了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少数民族可生育2胎;其他省规定夫妻双方是少数民族的均可生育2胎。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管理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社会、经济、人口规律,采取相应的计划生育政策与措施,有计划地调节与控制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过程,使民族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的一项协调控制工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规定?

律师解答: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规定?

法律解析: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解读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限制。不同省份根据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规定了生育子女的数量和条件。一些省份对特定少数民族提供额外的生育政策支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规定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夫妻可生两个子女,其他省份对夫妻双方是少数民族...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方面是否有限制?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规定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五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等省的政策,限制生育胎数,但可根据特定条件批准多生育;第二类是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的政策,允许少数民族夫妻生育2个孩子,有特殊情况可...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

律师分析: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取消社会抚养费;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取消社会抚养费;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范托育服务;...查看全文

研究生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2021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我省19个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方可享受高考加分录...查看全文

研究生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法律解析: 2021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我省19个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方可享...查看全文

研究生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法律解析: 2021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我省19个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方可享...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刑事政策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对于我国的立法有变通权。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新政策

法律解析: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新政策

法律解析: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查看全文

2024计划生育新政策

法律分析:计划生育新政策: 根据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才可以申请才育二胎,具体中国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如下: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二胎政策

法律分析: 计划生育二胎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公布的一项政策。二胎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待遇政策

计划生育补贴政策: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2、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3、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地...查看全文

2024计划生育新政策

法律分析:根据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才可以申请才育二胎,具体中国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如下: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标准?

律师解答: 计划生育新政策是指中国各地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计划生育新政策仍然遵循一对夫妻只许生育一胎的基本原则,对可生育二胎的法定条件作了适度放宽,对超生二胎以上的,仍然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查看全文

2000年计划生育政策

第一条根据《XX市计划生育条例》及《XX市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正式职工(不含人员)。...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三孩政策

法律解析: 三孩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查看全文

东北计划生育政策?

律师分析: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也建议,重视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翟晓静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医疗纠纷、医疗纠纷

已服务21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