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中哪些属于诱导性发问,该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庭审中哪些属于诱导性发问,该如何处理?
      在实践中,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发问均有可能涉及诱导性问题。但是关于诱导性发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无相应的规则,司法解释采取简单化的立场予以一般性禁止,这导致实践中对何为诱导性发问多有争议,运用时也颇多混乱。因此,明确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障庭审的有序性、实现诉讼的公正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诱导性发问的常见表现
(一)何为诱导性发问
      诱导性发问是指发问者为了获得某一回答而在所提问题中添加有暗示如何回答的内容,或者将需要被发问人作证的争议事实假定为业已存在的事实而进行的发问。因此,诱导性发问的核心在于:“答案镶嵌于问题之中”。
      比较而言,一般性发问的目的就是让被发问人通过回答得出答案,但是诱导性发问的特殊性在于可能的回答内容已经包含在问题之中。
(二)常见表现
      1、常将问题的前半句作为一种事实断言,然后以“不是吗”、“不是真的吗”、“你不同意吗”、“对吗”等询问语调来结尾。如:
      “你2017年2月14日晚上在家,不是吗?”
      “你没有用力掐被害人的脖子,对吗?”
      “你看不到在场的人员打斗情况,对吗?”
      2、发问内容是选择性问题,但是某一选项是非常清晰的,另一选项则是概括、含糊的。如:
      “被害人是长发、直发还是其他什么发型?”
      “你看到的这个人身材高大魁梧还是其他样子?”
      3、在正式提问的问题之前铺垫一种事实经过,然后发问该事实是否存在。如一受贿案,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
      “证人某某因公司资金紧张,在2013年开始对外借钱,月利率有2分、3分,其中包括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那证人有没有向你借钱?”
      4、问题之中含有争议事实,被发问人无论如何回答,选择回答本身就是对争议事实的确认。如:
      “你是不是用石头砸死了被害人?”
      “你将被害人撞到后,有没有下车查看过被害人的情况?”
      5、发问的指向是被发问人的心理状态,且问题本身已经通过“是不是”、“有没有”等语气进行了强调。如:
      “当你知道被害人死亡后,你是不是很难过?”
      “当你的上级让你违反规定直接为证人某某发放许可证时,你有没有觉得不妥?”
二、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
      根据英美法国家的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诱导性发问有明确的规则限制。
(一)禁止规则
      1、在直接询问中,一般不得使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在英美法上,直接询问是一方对其所提供的证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进行的询问。因为直接询问的目的,是让被发问人用他(她)自己的话建构案件事实。如果发问者自己建构案件事实,可能会导致对陈述或证言的歪曲,有碍事实认定。因此,直接询问多采取开放性发问的形式。如:“你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你那天晚上做了什么?”
      在直接询问中,控辩双方应避免“米老鼠”战术,即试图陈述本应由当事人(证人)陈述的事实。否则,将会遭到对方的反对,因为对方会提出“这是发问人自己在作证”。
      2、在交叉询问中,如证人表示出友好或配合的态度时,则交叉询问方一般不得使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在英美法上,交叉询问是一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证人进行的询问。一般来说,一方提供的证人会对对方不利,为了保障对方当事人的对质权,此时允许诱导性发问。但是,如果证人的立场站在了提供方的“对立面”,则相对方已经没有必要通过诱导性发问再去攻击该证言的可信性。
(二)允许规则
      1、在直接询问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诱导性发问。
      情形:(1)诱导唤醒记忆。如证人记不清所住的具体地址、被告人记不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具体日期,可以通过诱导让被发问人恢复记忆回答问题。
      (2)诱导矫正陈述。当被发问人的当庭陈述因紧张、口头表达能力差等原因与其欲表达的事实有所出入时,可以通过诱导帮助其矫正。
      (3)诱导盘问对方证人。当直接询问方传唤不利证人、对方当事人、敌意证人时,直接询问方可以对其进行诱导性询问。
      解析:“敌意证人”是指当一方提请法庭宣召某一证人出庭作证时,该证人却做出了与传证方预测相反的证言,致使申请证人作证的目的落空。
      2、在交叉询问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之所以允许在交叉询问中采取诱导性发问,原因在于:第一,基于“控制损害”原则。由于被发问人已经通过直接询问做出了相应回答,此时采取诱导性发问可以降低该回答的不利影响。第二,基于“排除不利原则”。即被发问人的立场一般与交叉询问者是冲突的,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被虚假暗示的危险,即可以排除诱导性询问的负面影响。
三、诱导性发问规则在我国的运用
      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控辩双方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等主体的精细化发问,对于发挥庭审对查明事实的关键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就此而言,我国当下不应禁止诱导性发问,而是应确立相应的规范以便更好地运用它。
      在运用我国的诱导性发问规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特殊之处:一是我国的刑事被告人是当事人,而非证人,一般意义上的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会受到我国庭审调查顺序的影响;二是我国刑事诉讼属于职权主义模式,在诱导性发问的制止与处理上,法官的权力较大。因此,在诱导性发问规则的设置上,也应有一定的区别。
      我认为,在我国运用诱导性发问规则应当有以下要求:
(一)公诉人、辩护人在第一轮发问被告人环节,一般不应采取诱导性发问
      如果按照英美规则,我国公诉人对被告人的第一轮讯问,属于直接询问方对对方不利证人的询问,可以采取诱导性发问。但是,我国庭审中公诉人的讯问具有查明事实的首要作用,被告人作为证据来源也有义务如实回答,此种讯问的目的仍然在于“建构案件事实”,因此不应运用诱导性发问。我国辩护人对被告人的第一轮发问,亦应如此。当然,如果有必要唤醒被告人的记忆、矫正其表达时,可以对被告人诱导性发问。
      在补充发问环节,公诉人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因为,通过第一轮发问已然揭示被告人的辩解,此时,补充发问的目的就变为“攻击可信性”,以驳斥被告人的辩解为主要目标。辩护人在补充发问环节,也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原因在于:一是被告人对案件事实作了大致陈述,其是否认罪已经基本清楚,“建构案件事实”的作用已经基本完成;二是为了降低控方证人在不出庭情况下侦查卷宗对庭审的不利影响。
      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进行发问,可以参照英美法有关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
(二)不当诱导性发问的处理程序
      1、及时制止。当控辩双方在发问时出现不当的诱导(包括时间不当、对象不当、内容不当)时,对方应当及时(在被发问人回答之前)向审判长要求制止。在口语表达上,可以使用“反对”一词,并简要说明反对的理由。
      但是,“反对”一词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容易使审判方觉得反对方过于片面而不想听完回答,也极容易导致庭审的气氛紧张。
      2、事后提醒。如果发问的诱导性程度不高,或者需要通过听完问题才能判断发问者的思路时,那么相对方也可以等待回答后,向审判长提出:“刚才公诉人(辩护人)的发问有诱导性成分,请审判长予以注意”。相对方亦可以在后续的发问中针对对方的上述问题进行修正。
      3、异议处置。在我国庭审中,对诱导性发问的异议既可以由控辩一方提出交由审判长裁断,亦可以由审判长主动制止。审判长认为异议成立,如果被发问人还未回答,提问者应当修正其发问的方式或者撤回发问;若已回答,审判长应当命令书记员将回答的内容从笔录中删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官在庭审中哪些属于违规

法官违规行为:隐瞒、伪造、变造证据;拖延办案;利用职权谋私利;接受利益输送;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查看全文

如果被诱导的人没有实施诱导的罪行,那么对于教唆者应该如何处理?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唆犯的定罪和量刑问题。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受罚。对于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刑罚应更重。同时,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是否从轻...查看全文

法官在庭审中会问哪些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庭调查的顺序,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权利义务、出示证据、宣读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等环节。法庭辩论和陈述后进行宣判。...查看全文

网络诈骗诱导借款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如果确实成立诈骗,这笔钱是不用还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查看全文

诱导签订欺诈合同应该属于谁管

根据法律,欺诈合同的签订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来处理。如果一方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知真实情况下签订合同,被欺诈的一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一经撤销,即自始无效。...查看全文

诱导签订欺诈合同应该属于谁管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一方使用欺诈手段迫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就自动失效。...查看全文

诱导签订欺诈合同应该属于谁管

根据法律,欺诈签订合同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若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符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撤销后合同立即无效。...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冷暴力是家暴。遭遇家庭冷暴力是可以离婚,目前,“冷暴力”的定性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加上取证较为困难,因此,遭遇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往往是一个难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离婚通常有两种方式: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查看全文

家庭纠纷导致离婚,应该如何处理?

离婚有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方式是双方协议离婚,协商好双方一起去民政局办理相关离婚手续,这种情况是男女双方都同意离婚;另一种方式是去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这种情况适用于一方不同意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夫妻感情确已破...查看全文

违建属于哪个部门管理,应该如何处理

违建需停止建设或拆除,责任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未取得许可证或未按规定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可以改正的,限期改正并罚款;无法改正的,限期拆除并罚款。在乡村规划区内未取得许可证或未按规定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查看全文

诱导他人实施殴打应如何处理?

教唆他人殴打别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处罚根据伤害程度而定: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特殊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检察官庭审应该如何提问

凡是与本案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问到。其中,检察官问的范围更广一些,法官问的范围相对少一些。检察官:需要问到的问题比较宽泛,会询问核实公安机关提交的卷宗中记录的案情等。...查看全文

法庭庭长与审判长区别属于哪些

法律分析:审判长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所组成的合议庭中,负责组织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但审判长不是固定的职称,是为审理某一具体案件而临时设定的。而庭长是一种固定职位。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查看全文

关于中介返费问题,如何处理?

1.投诉中介不给返费,应向中介所在地的工商局投诉,携带相关证据原件,并可起诉维权。 2.通过中介买房出现纠纷,可向相关部门反映,如工商部门、物价部门、房管部门,也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起诉解决。 3.通过找中介买房,中介费由卖方和买方...查看全文

庭审中如实供述是否属于自首?

庭审如实供述不可以认定自首。因为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是有时间的限制的,对于有的嫌疑人投案后一直没有如实供述,有的是在侦查机关掌握犯罪证据后才供述,有的在一审庭审时才供述,还有的甚至在二审或发回重审时才供述的,都不能认定为...查看全文

庭审中变更诉讼请求如何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4条,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查看全文

受中介误导如何处理

当事人被中介欺骗订立合同后,可向中介住所地法院提起纠纷诉讼,行使撤销权要求撤销合同,超过除斥期间则权利消灭;如涉及刑事诈骗,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查看全文

无性婚姻中的离婚问题如何处理?

无性婚姻离婚,彩礼返还需满足三种情形:未办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导致生活困难。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离婚时彩礼返还属于女方个人财产,但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查看全文

民事审理中发现案件涉及刑事应该如何处理

一、民事诉讼发现刑事犯罪应该怎么处理 1、应先刑后民。在公、私权冲突时,优先选择公权是先刑后民的理论根据,只要民商事纠纷案件涉及刑事犯罪嫌疑,就应该视民商事纠纷案件与刑事犯罪嫌疑案件是否因不同法律事实产生,而将民商事纠纷案件全案移...查看全文

对于遗产继承中的债务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继承遗产前必须先还清被继承人的债务和税款,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部分则由继承人自愿偿还。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则不需要还清被继承人的债务和税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