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期限与国家秘密

律师回答
摘要: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和解除情形,以及国家秘密与信息公开的规定。保密与公开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但需谨慎权衡利弊。合理合法的保密与公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和公开程序,确保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
一、国家秘密保密期限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紧急公文应根据紧急程度标明急件或特急。
二、国家秘密的解除情形
(一)自行解密。凡保密期限届满的国家秘密事项,即自行解密,无需办理解密手续,也不另行通知。
(二)经主管机关、单位正式公布后,即视为解密并免除通知。
(三)提前解密。保密期限尚未届满的国家秘密事项,由于情况发生变化,该事项公开后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不会造成损害;从全局衡量,该事项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可以及时解密,并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
(四)按上级和有关保密工作部门通知解密。
三、国家秘密与信息公开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认识信息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就是要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保密与公开的共同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益,同时避免泄露国家秘密带来的损失。国家秘密信息需要确保,但信息资源也应该合理充分利用,也需要公民掌握和使用,因而既不能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应该依法公开的信息,也不能以公开为由无视国家秘密的安全。该公开的不公开,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该公开的公开了,同样也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正确处理保守国家秘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关键是做到保放适度,保密与公开都要合理、合法。所谓合理,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是否保密与公开权衡利弊。对于政府信息,哪些应当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哪些应当保密、在什么情况下保密,都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过权衡利弊得失来作出选择。所谓合法,即依法保密,依法公开。一是法律规定需要保密事项必须保密,不得以公开为由擅自公开,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二是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切实做到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三是保密事项要符合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的规定,公开的程序和方式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延伸阅读
结语: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根据密级分为不同的年限,紧急公文需标明急件或特急。国家秘密的解除情形包括自行解密、主管机关正式公布、提前解密和按通知解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要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待,既要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也要合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满足公众需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需要保放适度,权衡利弊并依法进行。合法保密、合法公开是关键,要遵守法律规定,进行保密审查,确保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并符合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国家秘密确定、变更或者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予以纠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2015修正):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四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律师解析: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算,不能标...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十年。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保密 事项范...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根据事项性质和特点确定,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法律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查看全文

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法律解析: 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十九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查看全文

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法律解析: 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十九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律师解答: 自行解密。 律师解析: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1、如果属于国家秘密的,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2、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于属于不需要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3、...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法律分析:根据国家的秘密法所述,如果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经满了的话,是可以直接自行解密的。 机关、单位必须定期去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对于保密期内因保密事项范围内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不需要保密的,则可...查看全文

对于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

法律分析: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查看全文

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揭秘!已满保密期限的国家秘密大揭秘!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届满后自行解密,机关单位需定期审核秘密文件。不再需要保密或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应及时解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提前确定新期限。...查看全文

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怎么处理,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了怎么办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几年呢?

律师解答: 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一旦泄露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多少年

法律分析: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多少年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到期后如何应对?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和载体管理 简短概括: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根据绝密、机密、秘密级别分别为30年、20年和10年,具体期限可根据事项特点确定。机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载体包括纸介质、磁性物质、电光信...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

一、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怎样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二、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多少年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根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该怎么办?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分为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对于保密期限已满或不再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应及时解密。机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

法律分析: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应自行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十九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多少年呢

法律解析: 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一旦泄露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查看全文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多少年呢?

律师分析: 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一旦泄露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