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肇事罪侵犯交通运输安全,可能为过失或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并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既遂标准包括预备行为造成的实害结果和因果链条的连续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般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既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也可能有意识地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故意的,但不一定成立故意。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二、交通肇事罪的既遂标准
1、预备行为造成的实害结果不属于既遂结果。
2、因果链条断裂,则不构成犯罪既遂。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及相关司法解释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根据这些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或者铁路、水上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具备过错和因果关系。此外,相关的司法解释还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量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司法实践和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结语:交通肇事罪是一项严重侵犯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它涉及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无论是因为疏忽大意还是过于自信,都可能导致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并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依据,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交通肇事罪是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判刑依据是什么?

根据造成的伤亡情况来判刑。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和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犯交通肇事罪的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查看全文

认定交通肇事罪的依据是什么?

认定交通肇事罪,应从其构成要件上掌握: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二、犯罪客体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吊销驾驶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交通部门对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吊销驾驶证的法律依据如下:《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量刑依据是什么?

根据法院对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具体标准,犯此罪并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认定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是违反交通规则、发生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若一人以上受重伤且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满足特定情形(如酒驾、无证驾驶、机动车安全问题、超载、逃逸等),将被定为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分析交通肇事罪自首的法律依据

交通肇事罪存在自首情节时,肇事者在被抓获前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构成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首的犯罪分子可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包括主观方面的积极动机和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行为。逃逸行为...查看全文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是什么

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如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或已满七十五周岁等。对于交通肇事罪缓刑的判断,首先需要判断被告人的主观罪过轻重,罪过轻者适用缓刑;其次,被告人应具有悔罪表现;...查看全文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缓刑的适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定罪依据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为:造成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责任且无力赔偿三十万元以上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对于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责任且具备酒驾、无证驾驶、驾驶不安全车辆、驾驶无牌证...查看全文

判断交通肇事罪缓刑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条件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条件包括轻微犯罪、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依据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2、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规定,自首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_x000D_ 规定,自首是犯罪以后自动...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拘留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拘留的法律依据有《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如果行为人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具有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指认犯罪;被发现犯罪证据;以及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等情形的,可以对其...查看全文

单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损理赔,法律依据是什么

单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损理赔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保险人应向投保公司报案,配合查勘、确认损失,并提出赔偿请求。投保公司则负责履行理赔义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的人身伤亡、...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其可能面临的处罚,包括罚款、拘留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措施。同时,对于饮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也有详细说明。对于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也会被处以罚款和拘留。另外,对于构成犯罪的情况,会以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依据刑法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的依据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此罪的判刑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