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交通肇事罪的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答

认定交通肇事罪,应从其构成要件上掌握: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二、犯罪客体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三、犯罪的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四、犯罪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另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倘若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如事故发生纯属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笔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造成,则就不应以本罪论处。当然,事故发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不应以该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行为人高速超车后突然发现前方几十米处有人穿越马路,便打方向盘试图避开行人,但出于车速过快,致使车冲入人行道而将他人压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

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构成交通肇事罪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一、主体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二、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三、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四、客观方面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如何认定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1、交通肇事罪的认定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过失。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罪认定标准: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怎么认定交通肇事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认定交通肇事罪,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另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倘若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如事故发生纯属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笔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造成,则就不应以本罪论处。2、当然,事故发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不应以该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依据是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2、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_x000D_ 规定,自首是犯罪以后自动...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规定,自首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认定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是违反交通规则、发生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若一人以上受重伤且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满足特定情形(如酒驾、无证驾驶、机动车安全问题、超载、逃逸等),将被定为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定罪依据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为:造成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责任且无力赔偿三十万元以上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对于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责任且具备酒驾、无证驾驶、驾驶不安全车辆、驾驶无牌证...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判刑依据是什么?

根据造成的伤亡情况来判刑。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和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犯交通肇事罪的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查看全文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

交通肇事罪侵犯交通运输安全,可能为过失或故意。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并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既遂标准包括预备行为造成的实害结果和因果链条的连续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认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中,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就认定上述人员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认定交通肇事罪构成共同犯罪,如果上述人员没有指使肇事者逃逸的,则就不会构成共犯。 ...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量刑依据是什么?

根据法院对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具体标准,犯此罪并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其可能面临的处罚,包括罚款、拘留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措施。同时,对于饮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也有详细说明。对于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也会被处以罚款和拘留。另外,对于构成犯罪的情况,会以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是什么

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如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或已满七十五周岁等。对于交通肇事罪缓刑的判断,首先需要判断被告人的主观罪过轻重,罪过轻者适用缓刑;其次,被告人应具有悔罪表现;...查看全文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判交通肇事罪缓刑依据,缓刑的适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的依据有: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的,肇事后积极进行抢救并向有关机关投案的,肇事后畏罪潜逃,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判的,应认定为自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定罪依据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需要和交通肇事逃逸罪区别判断,交通肇事逃逸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需要满...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缓刑的判定依据

缓刑条件和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满足条件可宣告缓刑;交通肇事罪根据具体情形判处不同刑期,如造成死亡或重伤人数不同、负全部或主要责任、酒后驾驶等。...查看全文

判断交通肇事罪缓刑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条件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条件包括轻微犯罪、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交通肇事罪是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的责任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的责任依据规定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其内容为: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