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职务本身?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便利对单位财产进行侵占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职员和工人等。但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不属于该罪的主体。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要看职务的,只要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单位财产进行侵占的,就会构成职务侵占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如何对职务侵占罪主体进行认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
3、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综上,凡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本法第
382,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按本罪论处。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延伸阅读
结语:职务侵占罪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的,只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单位财产进行侵占,就构成职务侵占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职员。此外,还包括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进行认定时需遵循以上规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关键在于行为本质

偷税和漏税的主观、客观方面及法律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偷税是故意行为,追求非法利益,采取欺骗手段逃避纳税;漏税则是过失行为,缺乏故意,未采取欺骗手段。偷税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只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承诺的义务和权利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主要区别在于:1、他们与要约的关系不同,要约人是发出要约的一方,而受要约人是接收要约的一方;2、他们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同,要约人发出要约只是表达了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而受要约人在有效承诺后,合同才成立。...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责任认定

无证驾驶撞人至重伤的处理方法和无证驾驶撞人轻伤的赔偿方式。对于前者,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对于后者,赔偿权利人需在事故发生一年内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鉴定确定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诉讼目的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的区别在于参与主体、合谋性、对抗性和侵害对象。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侵害第三者权益;而恶意诉讼是单方恶意行为,对抗性更强,侵害的对象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虚假诉讼没有真实的法律关系,而恶意诉...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行为目的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是行为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诈骗罪是以诈骗公私财物为目的,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是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你了解吗?

股票和股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收益来源、介入时间、地点、成本和持有时间等方面。股票通过差价获得收益,而股权通过时间和企业成长获得利益;股票是在企业成熟期拥有的,而股权是在企业快速成长期拥有的;股票在证交所交易价格较高,而股权在产权交易...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需关注职务这一关键因素?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单位财产进行侵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但不包括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自律与自控

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和故意违法行为,导致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因过失导致损失,滥用职权罪是故意违法行为。两者侵犯的客体分别是公共财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证据和时机

举报开设赌场的方式及相关法律处罚:可向市局或共同上级举报,或向赌场所在地公安局直接举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提供赌博条件或参与赌博者可处以拘留或罚款;根据《刑法》,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开设赌场者可...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满足哪些条件?

工伤鉴定及劳动能力复查的规定与时限。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在医疗终结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后30日内提出,旧伤复发鉴定需在治疗终结前提出。其他鉴定按相关规定时限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一年后,伤残情况变化可申请复查。申请人需满...查看全文

区分关键在于“占为己有”

挪用资金与盗窃的主要区别在于挪用不要求特殊身份,而盗窃需要普通公民身份;挪用要求金额及时间条件,非法占有目的不明确,而盗窃要求非法占有为目的,金额或重大财物等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打官司的关键在于证据

合同诉讼中的关键要点:了解合同履行过程、采取保全措施、注意保全期限、考虑合同履行地管辖、重新立案等。合同纠纷的管辖权可由仲裁条款、约定法院管辖、特殊合同类型或被告住所/合同履行地决定。确定管辖法院后,起草起诉书、准备证据材料。...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犯罪者的意图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结果的定罪作用和处罚方面。过失犯罪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结果在定罪时的作用也不同,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自愿关係的关键在于哪些方面?

这段内容建议在发现对方因醉酒违背意愿时报警并自首以避免被视为强奸,并争取宽大的处理。对于醉驾后明知对方报警仍然逃离现场的情况,可能会构成自首,并从轻或缓刑。如果是强奸罪,当事人应如实供述并申请适用认罪认罚程序以获得宽大处理,家属还...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规模与组织形式

本文讲述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共同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包括: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犯意的种类不同,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成员并非都有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单位组织与共同犯罪中组织不同,以及...查看全文

盗窃案定罪关键在于指纹?

在审理盗窃案件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确定被告是否有罪和是否需要刑罚。因此,人民法院会重视证据的完整性。虽然当事人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增加警力、加强侦察,但如果缺乏充分证据,则无法定罪量刑。被告人应被无罪释放。同时,同伙的指认可以...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行为背后的动机

贪污罪和受贿罪的区别在于:受贿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受贿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是为他人谋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贪污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对法律规定的理解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违法违反行政法规,承担行政违法责任,而犯罪受刑法处罚。违法责任轻,刑事责任重;违法处罚主要罚款、拘留,犯罪处罚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差异

普通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在于: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在实际持有或控制他人财物后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而盗窃罪则是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侵占罪是对已持有的财物拒不退还或交出,实现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资金去向与合法性

本文主旨:资金筹集和融资的区别在于人数和行为上的差异,非法集资是指超过法定集资对象数量上限取得社会资金的行为,而非法融资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融资。...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石永正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6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