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安乐死他人属于故意杀人?

律师回答
摘要: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因为在我国,救死扶伤是公民的道义责任,而人为地提前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别是在法律对实行积极的安乐死的条件、方法、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安乐死所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即使被害人同意,实行积极的安乐死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
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作为的安乐死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二、是具有缩短生命危险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行为虽然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事实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三、是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即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现在,世界上只有个别国家对积极的安乐死实行了非犯罪化。
在我国,救死扶伤是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给予医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以减轻其痛苦。人为地提前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还难以得到一般国民的认同;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别是在法律对实行积极的安乐死的条件、方法、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安乐死所产生的其它一系列后果不堪设想。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在我国,救死扶伤是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给予医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以减轻其痛苦。人为地提前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还难以得到一般国民的认同;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安乐死是否是故意杀人罪

法律分析:帮助他人结束生命实施安乐死行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犯此罪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_...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吗

法律分析:安乐死是故意杀人。尽管获得被害人的承诺,但放弃生命的承诺是无效的,安乐死的行为可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可对行为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吗 一般通说认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不构成故...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本文探讨了安乐死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以及安乐死的分类和适用情况。文章指出,实施积极的安乐死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因为剥夺他人生命是法律禁止的。但安乐死也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不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作为的安乐死包...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罪吗?

律师分析: 不作为的安乐死不犯罪,但是作为方式的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可判死刑。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罪吗

法律分析:安乐死是故意杀人罪。即使被害人同意安乐死的,实施安乐死也属于杀人行为。构成该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罪嘛?

律师解答: 不作为的安乐死不犯罪,但是作为方式的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可判死刑。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查看全文

安乐死是故意杀人罪吗

法律分析:不作为的安乐死不犯罪,但是作为方式的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可判死刑。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查看全文

安乐死能否认定故意杀人

积极安乐死的实施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安乐死,通常是指为了避免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病人的痛苦,受病人的委托,使其无痛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安乐死和作为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不采取治疗...查看全文

安乐死能否认定故意杀人

法律分析:在我国,帮助他人安乐死是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的,需要对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查看全文

安乐死能否认定故意杀人

法律分析:消极的安乐死行为并不算故意杀人,但积极的安乐死行为却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查看全文

安乐死能否认定故意杀人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查看全文

安乐死算故意杀人吗

本文主要探讨了安乐死的相关问题,其中包括安乐死的定义、实施积极安乐死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不作为的安乐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以及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作者认为,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查看全文

助人安乐死算故意杀人吗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查看全文

助人安乐死算故意杀人吗

法律分析:实施积极的助人安乐死属于故意杀人,该罪的构成要件为:_x000D_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_x000D_ 2、主观上行为人具有帮助其安乐死的故意;_x000D_ 3、客体是人的生命权,对象包括婴儿;...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一、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      1、逼迫他人自杀属于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法定刑罚规定是,...查看全文

打死他人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的范畴?

把人打死可能会判死刑,但最终判决应根据法院对案件事实和具体情况的量刑而定;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生命权、故意致人死亡行为、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过失不构成本罪;故意杀人罪一般不可采取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只有符...查看全文

助人安乐死算作故意杀人吗

法律分析:助人安乐死如果是实施的积极行为属于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为:_x000D_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_x000D_ 2、主观上行为人具有帮助其安乐死的故意;_x000D_ 3、客体是人的生命权,...查看全文

逼迫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

逼迫他人自杀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教唆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罪么 如果教唆行为人的行为不...查看全文

死刑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罪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具体量刑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犯罪情节来决定。如果构成故意杀人罪,刑罚可以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则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