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2022年初,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公安部实施《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明确多项劳动法新规,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一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新规重点摘要
员工虚假信息入职,单位可直接解除合同..
未书面劳动合同,1年内2倍工资
单位可依法查询员工的犯罪记录
一、员工虚假信息入职,单位免责辞退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与订立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构成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什么是“与订立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理解为与拟任岗位的履职能力要求直接相关的各种情况,如学历、资格证书、工作经历、奖惩情况等。
实际运用
应明确的是员工入职提供虚假信息,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也需要支付员工工作期间的工资。
01.建议单位在录用员工之前做好背景调查工作,避免浪费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毕竟招聘真的很难。
02.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单独让员工签订诚信协议,存在提供虚假学历、虚假就业经历、虚假身份信息(包含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的,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03.单位不得将员工隐瞒婚姻情况、隐瞒怀孕情况、隐瞒单位亲属情况,认定为员工欺诈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若在职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通常难以核实在职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