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权利的情况下,权利人的胜诉权将被消灭。一般来说,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以下是一些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情况:1、要求赔偿身体伤害的;2、出售未声明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与案件受理的关系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与案件受理的关系密切相关。民事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要求,它旨在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司法效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案件受理则是指法院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受理、审理的过程。民事诉讼时效规定与案件受理的关系在于,诉讼时效期限的到期可能会影响案件受理的可能性。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未提起诉讼,法院可能会拒绝受理该案件。因此,权利人应及时行使诉讼权利,确保案件能够得到法院的受理和审理。同时,法院也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诉讼时效的案件进行审慎判断,避免因时效问题而影响正当权益的实现。
结语:民事诉讼时效是保护诉讼当事人权益的重要制度,与案件受理密切相关。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限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案件受理是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诉讼时效期满可能导致法院拒绝受理案件。因此,权利人应及时行使诉讼权利,确保案件得到法院审理。法院也应审慎判断涉及时效的案件,避免影响正当权益的实现。保护权益,维护司法效率,是民事诉讼时效的目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三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计算:一般为3年,超过20年不予保护,可申请延长。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88条。 民事被告被羁押启动诉讼程序: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有影响需等刑事裁判后审理;涉嫌犯罪被羁押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裁定中止本案诉令;刑事案件无...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管理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但特定情况下为1年。时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不受保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时效。超过时效但自愿履行不受限制。最后6个月内不可行使请求权,因不可抗力中止时效。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限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起诉期限规定了审理案件的最长期限,简易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普通程序案件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六个月,再延长需上级批准。而诉讼时效规定了民事诉讼的起诉时限为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立案时间及相关规定

民事案件的立案时间要求在七日内,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公告期间的相关规定

本文讲述了无法确定送达人的公告送达和债权转让公告的期限。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法院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程序。对于债权转让公告,虽然法律未明确规定期限,但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中公告送达的期限,即自发出公告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律师分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相关法律规定

界定清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解决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关键在于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分为“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权利被侵害主要指债权没有得到履行或人身受到损害未得到赔偿。具体案件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因案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反诉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中,反诉要求被告以本诉为前提,向法院提起与本诉有牵连的诉讼请求。反诉与本诉的区别在于法律性质、独立性和提起时间。反诉与本诉不一定要合并审理,但具有牵连性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查看全文

分期付款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分期付款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次付款日到期后计算;货款欠账诉讼时效为债权人知道逾期还款开始计算,时效为3年;个人债务纠纷诉讼中,可以收集电话录音、短信、银行凭证等证据证明借贷关系。...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裁定的相关规定

法院裁定程序性问题,包括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保全、准许或不准许撤诉、中止或终结诉讼、补正判决书、中止或终结执行、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一、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1.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算,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时间。二、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都是两年的,至于三年的诉讼时效通常是申请鉴定的。 轻微交通事故以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比较小、受伤比较轻,事故认定书一般当场或5日内就制作出来并送达给当事人。...查看全文

请问普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普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的三年内,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但是最长诉讼时效是二十年。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民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合同纠纷的性质,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来解决纠纷,合同纠纷的管辖可根据协议或法定规定确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撤诉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撤诉需满足条件,否则不可进行。撤诉者可为原告、上诉人或类似原告的第三人,且必须在法院受理前、判决前自愿、合法地提出。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允许撤诉。...查看全文

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及证据要求。刑事案件可引发民事赔偿,受害人可在判决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详细说明损失及索赔金额。交通肇事涉及财产损失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身损害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需提交身份证明、医疗费票据、误工收入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起点: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起算点的认定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有多种情况,如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以期限届满日为起算点,无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以债权人主张权利日或准备时间届满日为起算点,附条件或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以条件或期限成就日为起算点,请...查看全文

合同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