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严令禁止私用公章,违规使用将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员工私用公章可能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公司私用公章造成合同相对方损失需赔偿,但无需承担无关损失;员工私用公章违法可被解雇且需赔偿公司损失。合同无公章或签字一般无效,除非履行主要义务、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法公共利益。签合同应盖总公司章,分公司有独立财产但财产不足时由总公司承担责任。
一、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
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下:
1.员工私用、私刻公章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骗取他人财务的,涉嫌构成诈骗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
2.存在公司内部公章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私盖用章,使合同相对方有理由相信盖章真实性,那么公司就要对合同相对方主张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若公司的过错行为与合同相对方的损失没有因果关系,公司无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员工未经公司允许私用公章,严重违法了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公司有权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公司的损失也可以要求员工赔偿。
二、合同上没有公章没签字有效吗
合同上没有公章没签字一般是没有效的,除非有按指印,或者是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并且合同符合下列条件的,才是有效的: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三、签合同可以盖分公司的公章吗
签合同不可以盖分公司的公章,应当盖总公司的章。分公司不是法律上的独立主体,法律责任仍由总公司来承担。只有分公司公章的,最终责任仍由总公司承担;有分公司又有总公司公章的,最终责任由总公司承担。但在执行案件中,分公司有独立财产的,优先执行分公司的财产。在分公司财产不足时,才由总公司承担责任。所以在执行案件中分公司有独立的财产主体资格。
延伸阅读
结语: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严重,可能涉及到刑事罪名和民事赔偿责任。合同上没有公章或签字一般是无效的,除非在履行主要义务前已经得到对方接受,并符合法律要求。签合同时应使用总公司的公章,分公司的公章在执行案件中才具有独立财产主体资格。合同签订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七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据本法第五百八十二条至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四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数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到期价款的,出卖人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章 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五十一条 合同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合同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交付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标的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并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当事人对交付方式、交付时间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违反规定使用公章的法律后果

私用公章是指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故意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侵犯其声誉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构成犯罪,最严重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违反隐私权法规会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侵犯隐私权是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报警并要求立案查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情节轻者处罚款或拘留,情节较重者并处罚款和拘留。隐私权包括个人生活自由权、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利用权...查看全文

私用公章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私用公章的法律后果是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如果构成了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查看全文

劳动法规定禁止加班,违反规定将面临何种法律后果?

拒绝加班不违反劳动法,加班需符合法定规定并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若被查实违法,除支付加班工资外还将受到行政处罚。劳动法明确规定每日延长工时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劳...查看全文

使用假公章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一、使用假公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1、使用假公章依法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可能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后果则是承担刑事责任。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构成伪造、...查看全文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章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章》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查看全文

违反规定挪用公款三万元会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挪用公款的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未超过三个月且金额不超过三万元,则不满足立案标准。然而,如果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并且金额较大且无时间限制,只要查证属实有犯罪事实,应立即立...查看全文

违反禁止令的严重后果

本文介绍了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有关缓刑期间禁止令的规定,以及违反禁止令的后果和相关规定。缓刑期间禁止令的执行是为了加强对缓刑犯的监督和教育,避免其再犯新罪或者危害社会。违反禁止令的罪犯将会被撤销缓刑,并依...查看全文

违规使用信用卡的法律后果

信用卡借给他人不还,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及支付利息,但取证困难。胜诉可能性较低,建议先挂失卡并协商解决。取证需证明损失且无归还证据。对方盗刷需报警证明非本人消费。借给朋友需借条或借用说明。可收集银行账单、回执,申请法院收集签名...查看全文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查看全文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查看全文

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

一、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私用公章签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下:1.员工私用、私刻公章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骗取他人财务的,涉嫌构成诈骗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2.存在公司内部公章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查看全文

住房公积金违规:公司需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公司不交住房公积金违法,相关单位应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手续。如果未办理登记或不为职工设立公积金账户,将受到罚款处罚。对于不缴纳公积金的情况,将被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可申请强制执行。办理登记手续需要提供相关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查看全文

私用公章的法规后果?

律师解答: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查看全文

私用公章的法规后果?

法律解析: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查看全文

违反抄袭规定会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抄作业不犯法,但违反学校规定或班级纪律;抄袭犯法,涉嫌侵犯著作权,需承担刑事责任,违法所得数额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公私使用公章的法律风险

私用公章挪用公司资金触犯职务侵占罪,法律后果是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单位工作人员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查看全文

交警违规将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了交通警察的行政处分措施,包括发放不符合条件的车辆证件、驾照、批准不合法的车辆使用、违规收费等行为。对于违规行为的交通警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包括停职、禁闭等。同时,对于受到降级或...查看全文

违反公司规定盗用公章的法律后果

盗用公司公章将面临刑事责任,可能被定罪为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刑期可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使用假公章签协议的法律后果?

律师解答: 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利用假公章签合同是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由于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过错,则需承担合同无效的过错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