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风险与法律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批准、以非法手段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业务等。在刑法上,非法集资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较轻,一般判处缓刑,但金额较大或给存款人造成损失的情况需追诉。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进行大额非法集资的行为。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而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法律依据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实际上是指行为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是法定的金融存款机构,而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或者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现如今社会,人们对于金钱物质的追求往往让人容易迷失,被一些看似利益很大的活动所吸引,却往往不知道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其中非法集资就是现如今手头略微有点钱的人最容易受到欺骗的一种形式,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刑法上的概念,我们通常说的非法集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集资诈骗在内的许多种行为,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三)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四)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在刑法上非法集资涉及到两个罪名,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个就是集资诈骗罪。如果不具有非法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目的,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具有诈骗的目的,将他人财产占为己有进行集资,就是集资诈骗罪。刑法上关于非法集资有两个条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个罪名的处罚较轻,一般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小,没有恶意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且根据大量法院判决表明,多数情况下都会判处缓刑,但是根据《追诉标准》规定有下列情况的应予追述: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字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犯本罪按照刑法176条规定处罚。另一个就是集资诈骗罪,是指一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延伸阅读
结语: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一种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与吸收公众存款相同的性质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现如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容易使人迷失,非法集资成为一种常见的欺骗手段。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放贷款等活动。在刑法上,非法集资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者根据情节不同分别受到不同的处罚。非法集资的严重程度与涉及金额和受害人数有关。对于此类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一百七十八条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涉及的法律问题与风险分析

博彩第四方收款涉及洗钱罪,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款为洗钱金额的5%至20%。若洗钱情节严重,可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洗钱金额的5%至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明知是毒品犯罪并提供资金账户...查看全文

涉及卖淫的风俗与法律问题

卖淫、嫖娼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具体刑期和罚款数额根据情节的轻重而定。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也将受到类似的处罚。...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风险分析

民间借贷合同中的“高利转贷”无效要件关键词有三:套取信贷、高利转贷、借款人知晓。九民会纪要第52条对第十四条第一项司法解释进行了扩充,明确了审查资金来源、高利转贷标准和借款人知晓要件。这三点细化了第十四条第一项司法解释的制定标准。...查看全文

避免风险与法律问题

以物抵债的协议具有诺成性合同的特点,即使物权未转移,协议已产生法律效力。债务人反悔可被债权人起诉。对于不动产,若未办理物权转移登记,协议无法生效。...查看全文

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条,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种大烟200颗属于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查看全文

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与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时间:一般10天,特殊情况14天,流窜、多次、结伙作案37天。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人拘留时间根据案情确定,范围为10至37天。...查看全文

高利贷的风险与法律问题

高利贷不犯法,但容易构成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对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行为的处罚,其中包括重伤、死亡等情况的不同刑罚。故意杀人罪可处死刑或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告应准备答辩状、搜集证据和主体资格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等。若委托律师代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法院受理后,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有效,拒绝履行可申请执行;不符合规定的可变更或重新达成调解协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涉及的法律问题与现实影响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最高判三年实刑,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无法取保候审;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也不能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了解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查看全文

涉及法律问题的辱骂与威胁

恐吓威胁行为涉及敲诈勒索罪和恐怖信息传播罪,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涉及财物,数额较大可判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则刑期更长。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投放危险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则刑期更长。...查看全文

涉及法律问题解析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一方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仍未履行、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对于持续履行的不定期合同,当事...查看全文

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不等于认罪,不必交保证金。取保候审是一种限制行动自由的强制措施,可由保证人代替保证金。取保候审到期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变更或解除措施。执行机关应提前通知决定机关,决定机关将作出相应决定。...查看全文

涉及法律问题探讨

参与传销和网络诈骗构成犯罪,判刑。组织领导传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是否涉及法律问题?

未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从轻或减轻处罚;轻伤以下可进行治安处罚,轻伤以上构成刑事犯罪,涉嫌故意伤害罪。...查看全文

涉及危险驾驶罪的法律问题

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刑罚及量刑条件:危险驾驶罪可处拘役并罚金,包括醉酒驾驶、追逐竞驶、严重超载、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判缓刑需满足条件:被判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再危害社会,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累犯难适...查看全文

身份证丢失所涉及的风险问题

当事人丢失身份证后,完成了挂失程序并补办了新的身份证,而原本丢失的旧身份证仍然被他人持有,这意味着旧身份证仍然有效。身份证丢失潜在的不利后果将居民身份证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日常发生的办理银行业务、预订车票酒店、买房租房等行为...查看全文

信用卡逾期风险与法律问题

信用卡逾期可能会被起诉,特别是逾期时间超过3个月、欠款金额超过5万元且经过多次催收仍不归还的情况下,可能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逾期还款会导致利息、违约金的增加,个人信用记录受损,申请贷款困难。逾期不一定会被起诉,但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面...查看全文

涉及法律问题的概述

本文介绍了导致拖欠工程款纠纷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拖欠工程款是工程纠纷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对于因没有支付能力而拖欠工程款的行为,应当通过专业的建设工程律师尽快取得法院生效判决。政府部门可以调处工程款的支付问题,但对...查看全文

涉及法律问题的探讨

在拆迁过渡期间,若因住址变更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可凭相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若暂住地学校已满员,教育行政部门将按就近原则指定学校,并要求缴纳借读费。...查看全文

借钱涉及法律问题吗?

私人借贷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避免纠纷,私人借贷应合法,最好签订书面协议,及时起诉未还款人,要求担保或第三人做保证人,大额借贷可公证,利率约定应符合法律规定。民事诉讼特征包括以发生争议的民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