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合同履行能力?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规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一方,可能因经营状况恶化、逃避债务或失去商业信誉而被认定。根据该法规,债务方若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恶化经营、转移财产、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可中止履行债务。否则,中止履行将导致违约责任。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办法继续履行合同,其可能存在恶劣的经营状况、逃避债务的行为或者失去商业信誉的行为表现,此时可以推定其丧失履行能力。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合同履行能力评估的关键指标和方法
合同履行能力评估的关键指标和方法是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履行其在合同中承诺的能力。关键指标包括财务状况、信誉记录、经营能力等方面。首先,财务状况是评估合同履行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其次,信誉记录也是评估合同履行能力的重要依据,包括历史信用记录、信用评级和信用报告等信息的综合分析。此外,评估合同履行能力还需考虑经营能力,包括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因素。综上所述,通过综合考量财务状况、信誉记录和经营能力等关键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合同履行能力,为合同各方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结语:根据以上所述,合同履行能力评估是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履行承诺的关键。财务状况、信誉记录和经营能力是评估的重要指标。只有当事人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恶劣行为或丧失履行能力时,方可中止履行。在评估合同履行能力时,应综合考虑财务状况、信誉记录和经营能力等因素,为合同各方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合同履行地

合同履行地的判断如下:合同履行地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地点。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清楚,可以以货币接收方的所在地或履行义务方的所在地作为合同履行地。双方还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补充协议。...查看全文

保证合同的履行如何判断

1、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或履行地不明确,给付货币的,接受货币一方为履行地;2、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3、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查看全文

合同不能履行效力如何

合同不能履行,但如果按照法律成立,那么它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说,合同应该以书面形式签署,并且合同主体必须具备资格,合同不能涉及欺诈、胁迫或者对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合同在成立时就生效,与是否履行无关。...查看全文

合同履行能力如何评估?

合同成立后,先履行方有责任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这要求后履行方满足三个要素: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以及先履行方承担举证责任。...查看全文

履行能力的判断标准

履行能力是指被执行人是否积极履行裁判文书、配合执行工作,不是根据现有履行能力与需要履行的标的之间的比例。拒不履行是指采取各种手段拒绝履行法院确定的义务,可以是积极的如殴打执行人员、转移财产,也可以是消极的如置之不理、躲藏。被执行人...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合同效力

法律分析:判断合同效力是满足下列条件的合同有效:制定合同的主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制定合同的主体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效条件等。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合同的履行能力?

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的方法:1、财产明显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财产转移、资金逃避债务;2、失去商业信誉;3、债务人在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丧失劳动能力;4、在支付特定物品的债务...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法律解析: 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能力。 第二,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第三,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法律分析:如果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确定为丧失合同履行能力:对方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对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以及对方丧失商业信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律师分析: 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能力。 第二,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第三,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1、财产明显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财产转移、资金逃避债务;2、失去商业信誉;3、债务人在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丧失劳动能力;4、在支付特定物品的债务中,特...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法律分析: 如果有下列情形,可以判断后履行方丧失合同履行能力。证明先履行方丧失履行能力,可以看其财产是否显性减少,是否丧失商业信誉;如果是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可以看债务人是否丧失劳动能力。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是否丧...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合同的效力

法律解析: 具备下列条件的合同有效:(一)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三)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合同的效力?

律师分析: 具备下列条件的合同有效:(一)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三)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分为四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有效合同具备生效要件,能产生预期效果;无效合同严重缺乏有效要件,无法产生法律效力;效力待定合同因缺乏生效要件而待定;可撤销合同是意思不真实的合同,效力取决于当事人意愿...查看全文

合同的效力如何判断?

有效的合同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签约能力、对价或约因、合法内容、符合法律形式和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和违反强制性规定。判断合同无效和部分有效要考虑合同整体目的、无效部分是否决...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合同的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如何判断合同效力 判断合同效力是满足下列条件的合同有效...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在合同履行期限内

合同履行期限一般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有约定的,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没有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或者不履行的,可能构成迟延履行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另行协议补充,或者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迟延履行合同

判断迟延履行合同需考虑以下几点:1.存在有效债务;2.具备履行能力;3.债务期满后未履行,不包括不适当履行或地点问题;4.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查看全文

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应该如何样判定

如果在履行合同时发现对方的经营或者财务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自己的履行很有可能得不到对应的履行,那么可以运用合同法规章的举措保护自己的利益。具体说,就是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 合同一方有没有履行能力,主要看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客观条件有...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贺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交通事故赔偿、交通事故赔偿

已服务13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