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所有逃逸行为都意味着坐牢?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肇事后逃逸者应承担全部责任,但对方有过错可减轻责任。逃逸者故意破坏证据者承担全部责任。根据《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将面临刑罚,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以上。
是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通肇事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罪行逃脱的可能性和法律制裁
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虽然并非所有逃逸行为都意味着坐牢,但逃避法律制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许多司法管辖区域,逃逸行为被视为严重犯罪,可能导致刑事指控和更严厉的刑罚。逃逸行为可能包括越狱、逃避逮捕或违反监管条件等。法律系统通常会采取措施,如加重刑罚、逮捕令、国际通缉等,以追捕逃逸者并确保他们接受法律制裁。因此,尽管并非所有逃逸行为都会直接导致坐牢,但逃逸者仍然面临被捕、审判和可能的刑罚等法律后果。
结语: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逃逸的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因此,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不容忽视。法律制度将采取措施追捕逃逸者,确保其接受法律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意味着坐牢?

开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坐牢,法院要查明案件事实,依据法律做出判决。刑事案件中,司法实践中大多数都会判刑,但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符合一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宣告无罪。开庭意味着法院开始审判案件,而民事二审开庭是根据上诉人或人民检察院...查看全文

是否意味着不用坐牢?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不执行的刑罚制度,被宣告缓刑者需遵守规定并接受监督,考验期满且未违反规定则不执行原判刑罚,但违反规定或犯新罪则会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查看全文

坐牢是否意味着有罪案底?

本文讲述了案底和前科的概念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前科是指30年前坐牢有记录吗,会有记录,该记录会记录到个人档案里...查看全文

非法行医罪是否意味着坐牢?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已经过了追诉期、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亡、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或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经警方调查不认为是犯罪,则可以避免被定罪为非法行医罪。...查看全文

坐牢能否意味着出国旅行?

坐过牢的人可以办理出国护照,但存在一些限制。根据我国《护照法》规定,除非不具有中国国籍、无身份证明、办理过程中弄虚作假、正在服刑、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对国家安全或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否则可以办...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意味着要坐牢?

交通事故缓刑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改,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一定条件可宣告缓刑。缓刑考验期内,不得违反相关法规或判决禁止令。如违反规定或犯新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通过刑事和解制...查看全文

虐待罪是否意味着坐牢?

虐待罪的主旨:根据我国刑法,虐待家庭成员情形恶劣者可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严重情节致使重伤或死亡者可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属于告诉才处理。...查看全文

诽谤罪是否意味着坐牢?

本文讲述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网络暴力起诉的相关规定。诽谤罪需要满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等要件,而网络暴力起诉的关键点在于诽谤信息点击率、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或转发达到五百次。如果构成诽谤罪,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起诉别人诽谤需...查看全文

缓期执行是否意味着不用坐牢?

有期徒刑缓期执行是对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进行社会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七条。...查看全文

被骗成为法人,是否意味着要坐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因欺诈等行为在未真实表达意愿的情况下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可以在有效的撤销期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至于法人是否会被判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1、如果企业法人代表本身有违法犯罪行为,很可能会根据...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意味着不再坐牢?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不会被判刑,具体是否会判刑取决于案件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不得中断。如果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或...查看全文

坐牢是否意味着不用赔偿?

坐牢不能逃避债务,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即使没钱赔偿也会有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或分期赔付计划。有钱赔偿也不能免除刑罚,只能从轻处罚。权利人可以一直追讨债务。...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意味着不用坐牢?

缓刑是不用坐牢,但需定期汇报思想状况、动态,出省市需批准。缓刑考验期满,无违法情形,原判刑不执行并公开宣告。被宣告缓刑者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离开居住地需批准。...查看全文

防卫过当是否意味着坐牢?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情况下,不负刑事责任。对于正当防卫杀人的情况,需要判断是否构成防卫过当,如果是,则涉嫌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查看全文

刑事拘留是否意味着坐牢?

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但判刑的可能性非常大。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检察机关审查案件,最终由法院判决是否构成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具体情...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是否意味着将面临二级坐牢?

交通肇事逃逸轻伤害二级,不构成犯罪,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轻伤只需处罚款,不会吊销驾照或拘留。其他违法行为如驾驶无证、超速、违反交通规定等也会受到相应处罚,但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银行卡司法冻结是否意味着坐牢?

银行账户查封的期限和解冻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银行账户冻结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但可续冻。若无相关文件,银行系统会自动解冻。法院需持解冻通知书去银行解冻。解除冻结账户需根据冻结原因提出申请,法院核查后属实则解冻。被执行人未履行...查看全文

监外执行是否意味着在家里坐牢?

监外执行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特殊原因不宜收监的罪犯。在居住地进行监外执行时可以回家,否则需要申请。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的刑期会被计算在内。对于死刑犯等特殊情况,需要经过审批才能执行监外执行。一旦执行原因消失,刑期未满的罪...查看全文

保候审制度是否意味着坐牢?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免于刑罚,只是改变了强制措施。违反规定可能导致逮捕,最终判决是否入狱由法院决定。取保候审仅适用于轻微且无大危害的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可能不会承担刑事责任或被判缓刑,而可能只需要支付罚金等非实刑处罚。...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是否意味着要坐牢?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但并不代表被告人不会被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在司法机关审理后确定被告人有罪且罪行清楚的情况下,被告人仍将被判处相应刑罚。取保候审适用于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其最高期限为12个月。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