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否要承担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应根据是否造成损害来承担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具有密切关系,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而犯罪中止形态则需要负刑事责任。
一、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否要承担责任
1、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3、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概念
1、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
2、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3、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延伸阅读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法律责任界定与司法实践研究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法律责任界定与司法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在犯罪预备阶段中止行为发生时,个体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该问题涉及法律界对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的界定。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判例,对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是否应承担责任的界定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判例以及法学理论,以明确法律责任的界定标准。通过对司法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犯罪预备阶段中止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
结语:犯罪预备阶段中止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尚无明确的一致标准。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综合法律规定、判例和法学理论,来明确法律责任的界定。这将有助于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犯罪预备阶段中止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死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律师分析: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中止犯罪的行为特征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且必须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能否中止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没有中止情形。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否有罪?

有。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的行为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犯罪中止属于预备犯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是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犯罪行为人主动放弃即可。根据《刑法》对于犯罪预备以及犯罪中止的相关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解析: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嘛?

律师解答: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阶段是有犯罪中止的,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也算作犯罪中止。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解析: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律师分析: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嘛?

律师解答: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律师分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能否构成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阶段能构成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有罪吗

法律分析:预备阶段没有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者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 预备阶段是有犯罪中止的,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