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中止犯罪的行为特征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且必须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指在犯罪预备阶段,自动放弃犯罪。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
犯罪中止的行为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是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延伸阅读
结语: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愿放弃犯罪的选择。行为人必须具备完全、无条件、彻底的中止犯罪的决意,而且必须有实际的行动来停止犯罪行为或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是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可以是惧怕刑罚、他人劝说、良心发现或对被害人的怜悯。无论是哪种原因,只要满足上述条件,都可以构成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律师分析: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律师分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法律解析: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嘛?

律师解答: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属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阶段进行相关准备时,如果发生了中止行为,也是属于犯罪中止的,对于没有造成伤害的是可以不予处罚的,造成伤害的也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什么

法律解析: 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会被判刑吗?

律师分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会被判刑吗

法律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否可以定罪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否可以定罪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在犯罪准备阶段暂停犯罪,这种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此时没有造成伤害,则免除处罚,无需定罪。如果对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将减轻处罚,可以定罪。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1、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否要承担责任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应根据是否造成损害来承担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具有密切关系,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有罪吗

法律分析:预备阶段没有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者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中止算犯罪吗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了损害,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否有罪?

有。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的行为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犯是怎么认定的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认定及与犯罪预备的区别,以及对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原则。犯罪中止并不代表无罪,而是为了保全嫌疑人的尊严和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犯罪中止属于预备犯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能否中止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没有中止情形。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查看全文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分析: 预备阶段是有犯罪中止的,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法律解析: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嘛?

律师解答: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