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否有权利享受探亲假?

律师回答

教师享受探亲假。《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探亲公婆可以享受探亲假吗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3、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从第二年即可开始享受探亲假。

外地人能享受探亲假吗

符合享受探亲假条件的就可以享受,与是否为外地人无关。我国《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居委会能享受探亲假吗

居委会能享受探亲假。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二条,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退休还能享受探亲假吗

没有退休之前,符合休探望父母假条件的,可以休假。退休之后,劳动关系不复存在,不再具有享受探亲假资格。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3、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从第二年即可开始享受探亲假。

探亲假享受绩效工资吗

探亲假享受绩效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 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教师享受探亲假吗

法律分析:教师是享受探亲假的。如果教师是在学校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父母都不同住,且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或者探望父母的探亲假待遇。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二...查看全文

教师是否有探亲假?

教师享受探亲假,包括探望配偶、父母的假期安排。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配偶探亲假为每年30天,未婚员工探亲假为每年20天或2年一次45天,已婚员工探亲假为每4年20天。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对于实行休假制度...查看全文

教师有探亲假吗?

律师分析:教师有探亲假。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第三条 职工探亲假期:(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查看全文

教师有探亲假吗

  教师有探亲假。 _x000D_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_x000D_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_x000D_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查看全文

教师有探亲假吗

法律分析:   教师有探亲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查看全文

探亲假是否还享受公休?

职工探亲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已婚职工每4年可获得20天假期探望父母,探望配偶则每年可获得30天假期,未婚职工每年可获得20天假期探望父母。...查看全文

教师是否享有婚假?

教师结婚享有婚假,根据法定结婚年龄,可获得3天假期;符合晚婚年龄的只有3天法定婚假,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如果双方不在同一地工作,可获得路程假;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查看全文

能否在享受探亲假后,再享受年休假?

员工在休过探亲假后仍可享有带薪年休假,但有一些情况下无法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包括累计工作不满10年但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员工,寒暑假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员工,累计工作满20年但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员工,以及其他情况。...查看全文

如何享受探亲假?

享受探亲假的条件及假期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职工满一年工作时间,且与配偶或父母不住在一起且无法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才能享受探亲假。探亲假期根据不同情况分为30天、20天或45天。...查看全文

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律师分析: 除一般公民享有的权利外,还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查看全文

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法律解析: 除一般公民享有的权利外,还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查看全文

探亲假与年假能否叠加享受?

本文介绍了员工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享受年休假和探亲假,但需确保不会影响其工作进度。年休假可以在一个年度内进行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不跨年度安排。探亲假期是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具体休假方式需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而定。试用期...查看全文

能否同时享受探亲假和年假?

探亲假和年假可同时享受,但以下情况除外:工作不满1年或请病假超过2个月的员工;寒暑假休假天数多于年假天数的员工;请事假超过20天且单位不扣工资的员工;其他情况。...查看全文

探亲公婆可以享受探亲假吗

探亲公婆可以享受探亲假吗 可以。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查看全文

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查看全文

教师有探亲假吗怎么休?

有不少的人在工作的地点和自己亲人的居住地点有很长一断距离,如果在节假日也无法探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探亲假,如果属于人民教师是否可以请探亲假? 一、教师有探亲假吗 教师能享受探亲假。 探亲假,是指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查看全文

能否同时享受公休假和探亲假?

公休假和探亲假可以同时请,因为它们不冲突。根据相关规定,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职工探亲假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以上解释...查看全文

教师如何享受长假

学校教师请假政策概述:教师可享有事假、病假、婚假、产假、引流产及绝育手术假、陪护假、丧假、房屋修建假等假期。事假需尽量安排在工作时间之外,确因特殊情况无法调整者可请假;病假需凭医院证明,一般性疾病不予准假;婚假凭登记证明,初婚不超...查看全文

教师除了寒暑假有探亲假吗

律师分析:教师能享受探亲假。探亲假,是指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而同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假期。它是职工依法探望与自己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的带薪假期。《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查看全文

辞职时是否有权利享受年假?

递交离职申请后是可以休年假的,已经递交了辞职报告在交接期(1个月)还能享受当年年休假。可休年假的天数=(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潘彤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7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