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完全不持股可以做实际控股人吗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
1、.法律依据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遵循《企业法》变为遵循《公司法》。
工厂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遵循的法律依据是不相同的。1988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工厂制企业所遵循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而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所遵循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由于工厂制和公司制所遵循的法律依据不同,因此,在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企业的领导制度;企业的运作机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企业中各种成员和机构的职、责、权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2.投资主体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主体单一变为主体多元化。
过去国有企业一切财产都是国家的,没有其他投资者、出资人,所谓全民所有制就是人人都有,人人都有实际上就是人人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人对企业的资产负责任。改制后,国有法人和职工持股会成为公司的两个投资者,两个投资者分别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从而改变了过去国有独资一统天下并负无限责任的局面。
3.隶属关系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
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都是法律地位平等的企业法人,是以产权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而是通过行使股东权力来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派到子公司的股东代表、副董事长直接传达、贯彻集团公司的战略意图。二是通过派到子公司的董事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三是通过派到子公司的监事,代表集团公司发挥监督作用。四是通过集团公司董事会推荐到公司的管理者,代表集团公司对法人财产履行保值增值责任。新的体制建立后,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虽然党工团组织依然是上下级关系,受集团公司领导,但在行政管理方面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当然,由于同属主业系列,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可对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但绝不能因此就要求上下对口。
4.党群领导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党群领导由单一角色变为双重角色。
公司成立后,党群领导都具有双重职务。如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现在都是双重职务,担任双重职务与过去在企业兼各种职务有本质的不同。按《公司法》运作,不同的职务有不同的责任,不能角色不分,混为一谈。如党委书记是按党章选举产生,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有关制度,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企业起政治保证作用。而作为董事长,是董事会选举产生的,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主要职责是主持审议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研究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同时董事长还要以法人代表身份处理公司对外重要事务。这两个角色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他既不能强化一个职责而淡化另一个职责,也不能不分角色,具体来说就是不能以董事长的身份去管理党务或以党委书记的身份主持董事会。又如工会主席按《工会法》要维护代表职工的利益,作为持股会理事长要按《持股会章程》维护出资者的利益,这完全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角色。
5.管理者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管理者由厂长变为总经理。
工厂的厂长与公司的总经理是有区别的。一是产生的方式不一样,过去的厂长是上级任命的,要对上级负责;现在的总经理是党委审查、法人股东推荐,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的,要对董事会负责。二是对外代表企业的身份不一样。过去的厂长是企业法人代表,而现在董事长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在董事长授权范围内,也可以代表公司。三是权力范围不一样,过去的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现在的总经理是执行层,总经理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董事会决议,根据董事会的决策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负全面的责任。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与总经理是委托代理关系。同时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责范围不一样,董事长在企业主要管长远规划、投资规划以及需要在董事会上决策的大事;董事长一般不具体管生产经营,而总经理要管公司日常所有的具体工作。公司成立以后,管理层人员的任职有了本质的不同。
6.会议程序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的会议程序由随机动意变为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以前,国有企业召开厂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时,随机动意较多。改制后,公司的会议必须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办理。《公司法》对召开董事会有严格要求,例如,每次董事会应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董事,将需审议的议案一并送达董事让其在会前有充分的考虑时间;董事会必须由董事本人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要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行其在董事会上行使的董事权力,并应注明委托时间、事项和范围;董事会议事方式实行举手表决制;出席会议的董事要在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上签名盖章。这种会议程序,一方面体现了对董事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董事承担决策责任的制度保证。
7.决策风险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责任不清变为董事会集体决策并追溯个人责任。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作出重大决策时,为了集思广益,股东会把一些重大权力授权给董事会。董事会对外代表法人,对内有出资者授权,公司的权力重心向董事会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对董事和董事会的运作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在运作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建立董事的诚信制度。董事必须要以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行事,并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股东,不能轻易剥夺股东的权力,也不能在股东会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权力授予他人,签订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合同,更不能利用职权行贿受贿,或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公司财产为他人担保、抵押等。二是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董事会在企业中具有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是某一个董事的,也不是董事长的,而是集体的权力。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召开董事会集体表决,每一个董事只有一票的权力,按章程规定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经董事会通过的决议,任何董事包括董事长都不能更改。三是要明确对董事个人可追溯的责任。董事会召开会议时,每个董事必须对议题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意见,不能弃权,也不能模棱两可。召开董事会时,每个人的发言、表决都要记录在案,立项存档20年。每个董事要对自己的意见和表决负责任。比如,有一个决策对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投赞成票的要承担经济责任,投反对票的可免除责任。由于董事会在企业中处于决策的地位,就不允许出现挂名董事的现象。
8.管理方式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管理由“老三会”变为新老“三会”的有机结合。
“老三会”是指党委会、工会、职代会,“新三会”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企业改制后,新老三会的有机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保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新三会”为主体框架结构,“老三会”有机地渗透到“新三会”中发挥作用。在同一个企业里,这六个会不能互相替代,各自按自己的章程办事,但六个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企业的各项工作干得更好。处理好新老三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思路是老三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和领导方式。党组织、职代会、工会选派代表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监事会中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同时,董事会在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前,涉及到重要干部问题,事先要听取党委的意见,公司党委对董事会要聘任的经理人员人选进行考查,提出建议,然后分别由董事会和总经理聘任。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总经理事先要征求职代会、工会的意见,这些都体现了“新三会”和“老三会”的结合。企业改制以后,公司的运作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9.职工身份不同
国有企业改制后,职工由劳动者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企业改制前,职工是国家的主人,是企业的主人翁,这种主人或主人翁,更多是从政治意义上体现的,因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的一切财产都是国家所有的,职工主要是劳动者的身份。企业改制后,成立了职工持股会,绝大多数职工都是加入了职工持股会,成为会员,职工持股会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职工购买企业的股份,职工不再是单一的劳动者,成了企业的投资者和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享有劳动者、投资者和所有者的一切权利,成了名符其实的企业主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人完全不持股可以做实际控股人吗

法律分析:1、.法律依据不同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遵循《企业法》变为遵循《公司法》。工厂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遵循的法律依据是不相同的。1988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工...查看全文

股东法人和实际控制人

法律分析:实际控制人和法人的区别是:本质上有所不同;所负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公司法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指公司实际上的管理者,就是实际负责人。公司法人和实际控制...查看全文

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谁大

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是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公司在改制时及时征求保荐机构意见后再采取相应举动,控股人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查看全文

实际控股人和股东区别?

律师分析: 区别为控股股东一定是大股东,但大股东却并不一定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控股股东,是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查看全文

实际控股人和股东区别

区别为控股股东一定是大股东,但大股东却并不一定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控股股东,是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查看全文

实际控制人是股东吗

实际控制人不是股东。实际控制人,是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实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等行为进行支配和控制的人。实际控制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查看全文

实际控制人是股东吗

法律分析:实际控制人不是股东。实际控制人,是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实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等行为进行支配和控制的人。实际控制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查看全文

实际控股人与法人的异同

公司法人是依法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公司的实际负责人。他们的区别在于民事行为和股权结构。公司法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而实际控制人是拥有超过50%股权或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股东。...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差异

法律解析: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

律师分析: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差异

法律解析: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区别

法律分析:一、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区别1、控股股东的定义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差异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在于,控股股东是通过持有公司大量股份对公司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的股东,而实际控制人则是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不一定是股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百一十六条,控...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有何异同?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区别及其重要性。控股股东是大股东,但大股东不一定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投资关系或其他安排支配公司行为。实际控制人可以是控股股东,也可以是其股东或其他人。了解实际控制人对于辨别关联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查看全文

区分公司实际控股人和法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可以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变更法定代表人需要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法人代表与实际控制人是不同的概念,实际控制人是指对企业有控制权的单位或个人,而法定代表人则是公司法律上的代表人。...查看全文

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的不同点是什么?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区别及其重要性。控股股东是大股东,但不一定是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通过投资关系或其他安排实际支配公司行为。实际控制人可以是控股股东或其股东,甚至其他自然人、法人或组织。了解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对于判断关联交易的公...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什么区别?

律师分析: 1、实际控制人,一般为自然人,控股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实际控制人可以和被控制企业没有直接的资本纽带关系,即可以不是被控企业的股东;而控股股东一定是股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查看全文

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有什么区别?

控股股东不一定就是背后的大老板,实际的控制人才是背后的大老板。就是说实质控制人不一定是对公司具有直接的具体股份的股东,他们的存在不一定被周围人所知道。但是控股股东就是指拥有公司的绝大多数的股份,有一定的决定权的股东,控股股东有可能...查看全文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什么概念?

1、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2、控股股东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股东: (一)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选出半数以上的董事; (二)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查看全文

法人可以控股吗

法律分析:法人可以控股。在一人有限公司中,股东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若是法人,则是这个法人控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由法人控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_x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