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司机如何逃避法律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讲述了在醉酒驾车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情节轻微,即使被定罪为危险驾驶罪,也可能会被判处暂缓执行刑罚或免除刑罚,真正不需要坐牢的是犯罪人本身。此外,如果犯罪人符合缓刑条件,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原判的刑罚也可以被免除。
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
如果饮酒驾车的人只被认为没有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他们可能不需要坐牢。即使他们被定罪为危险驾驶罪,如果符合缓刑条件,他们仍然可以被判处暂缓执行刑罚,成功的完成缓刑考验期后,原判的刑罚就可以被免除。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是真正不需要坐牢。
一、醉驾在什么情况下不坐牢的具体解释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况下,如果想要不坐牢的话,其实方法还是比较多。其中就有
1、本身行为不认为构成犯罪,那么可以不坐牢。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中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上路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其中就明确了要是驾驶人员在醉酒的情况下驾驶驾驶机动车上路,此时的情节属于显著轻微,另外实际产生的的危害也不大的话,这个时候不予定罪处罚。既然不予定罪了,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醉驾行为就不能构成犯罪,自然也就不会涉及到坐牢的问题。
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免予刑事处罚之后自然也可以不坐牢。
同样也是上述量刑指导意见中的规定,这个时候虽然会认定醉驾行为构成犯罪,但是考虑到实际的犯罪情节轻微,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话,那么也可以免予驾驶人员刑事处罚。这样的情况下,就属于定罪免罚,因而也不需要实际服刑坐牢。
3、虽然构成危险驾驶罪,但符合缓刑条件,这个时候可以暂时不用坐牢,而成功的经过了缓刑考验期,那原判刑罚就可以不执行,此时才算是真正的不用坐牢。
在有醉驾行为的时候,符合条件规定的一般是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而按照《刑法》中对危险驾驶罪的量刑规定来看,一般是处拘役并处罚金。从这点上来看,其实就是符合缓刑中的一个条件,如果同时再满足其他条件的话,最终法官判刑的时候往往会对罪犯宣告缓刑。意味着,虽然此时也实际定罪判刑了,但是罪犯可以暂时不用在监狱服刑,也就不用去坐牢。而宣告缓刑的同时会有一个考验期,缓刑人员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考验期的,最终就是不再执行原判刑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用坐牢。
延伸阅读
结语:这段话解释了在什么情况下饮酒驾车的人不需要坐牢。如果饮酒驾车的人只被认为没有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他们可能不需要坐牢。即使他们被定罪为危险驾驶罪,如果符合缓刑条件,他们仍然可以被判处暂缓执行刑罚,成功的完成缓刑考验期后,原判的刑罚就可以被免除。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是真正不需要坐牢。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酒驾逃避法律责任?

醉驾涉及危险驾驶罪,检察院不起诉也留案底。根据我国法律,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会有案底。不起诉是指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不起诉的一种决定。根据我国刑法,醉驾导致重大事故、逃逸等情...查看全文

酒驾如何避免法律责任?

醉酒驾驶不能免除刑事责任,但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查看全文

酒驾如何逃避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轻微情节不构成犯罪,过追诉时效的犯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醉驾可能免于刑事处罚,但需符合情节轻微等条件。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责任的法律制裁

醉驾撞车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可被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酒驾罪如何避免法律责任?

酒驾免于刑责与相关法律规定:酒驾未造成严重事故不追究刑责,但醉酒驾驶必须追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驾驶处罚,醉酒驾驶吊销驾照并追究刑责。危险驾驶罪包括追逐竞驶、醉酒驾驶、超员、超速、危化品违规运输等行为,机动车所有人也需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事故罪的法律责任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主旨是根据刑法修订,饮酒后或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而肇事逃逸是指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报案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规,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除非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减轻责任。交通事故责任的...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事故责任的法律制裁

醉驾肇事构成犯罪,追究刑责,吊销驾照,无法重新获得。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责任如何判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的判刑标准: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逃逸是指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报案。根据刑法规定,违...查看全文

酒驾撞死人逃逸,法律责任如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犯交通肇事罪的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面...查看全文

肇事者如何逃避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根据实际影响,包括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不构成犯罪的逃逸行为,罚款200-2000元,记12分,拘留15天以下;致重伤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死者,处3至7年有期徒刑;致死且无法及时救治者,处7年以...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后如何逃避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将承担刑事责任,除吊销驾照外,还可能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当事人一方撤离现场后反悔并报案、为抢救伤者及时离开现场并报案、送伤者后需离开医院但留下真实信息并商定时间内返回、因受伤离开现场未...查看全文

酒驾肇事者如何逃避法律制裁?

酒驾和顶包行为都会受到严厉处罚,包括罚款、拘役和刑事责任。交通肇事顶包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还妨碍公安机关案件调查和司法公正。对于严重情节的顶包行为,将以多项罪名定罪量刑。...查看全文

酒驾逃逸的法律责任

醉驾肇事逃逸判罚较轻,自首可减刑。交通肇事逃逸最高判15年,酒驾肇事致死可判无期徒刑或死刑。醉驾肇事逃逸可能定罪危害公共安全,判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酒驾,严惩不贷

饮酒驾驶肇事逃逸无人员伤亡,除民事赔偿外,将面临吊销驾照、罚款和拘留;醉酒后驾驶肇事逃逸无人员伤亡,涉嫌危险驾驶罪,除民事赔偿外,将面临拘役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公司司机酒驾,是否负有法律责任?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不一定全由司机承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责任。如果司机达到醉驾标准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需承担刑事责任。单位需对受害者承担连带责任,并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不会赔偿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交警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确定责任。...查看全文

酒驾司机同车乘客的法律责任

酒后驾车危害巨大,应劝阻制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受到罚款、拘留、吊销驾照等处罚,醉酒驾车更将面临刑事责任。饮酒后或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事故,将终身吊销驾照。同时,逃逸事故也将导致终身吊销驾照。因此,及时劝阻酒后...查看全文

酒驾司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酒后驾驶导致交通事故,若致人死亡,则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133条,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可判3-7年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酒驾逃逸如何追究责任

酒驾导致交通事故后逃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处罚款200元至2000元。但若酒驾逃逸导致重大事故,包括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处罚为3年至7年有期徒刑。若致死逃逸,则处罚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逃逸立案标准及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立案标准包括死亡或重伤人数、财产损失等条件。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包括逃离事故现场、无事故责任驾离、报案后不履行义务等情形。根据我国《刑法》,交通肇事可构成刑事案件,必须达到严重后...查看全文

逃避酒驾事故罪责

醉驾撞车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