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中看起来实权很大,在体制内低级别人员眼中看起来实权也很大,但相同级别的领导来看,实权则没有那么大。
答主没有财政局工作经验,只是因为工作原因,和财政局的领导打交道比较多,故以下回答仅为旁观视角,不一定对,请知友自行辨别。
在外人和体制内低级别人员看来,政府内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需要钱,故管钱的财政局长权力应该很大,在上某些问题的高赞答案中,甚至把财政局预算科的科长列为地方上权力最大的科长之一。但在答主看来,财政局长的实权只对级别低于他的体制内领导算大,在与其同级别的领导看来,其权力相对有限——对于国内地方政府一把手甚至世界范围内大多数权力者来说,其自身的权力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即人事权和财政权。
绝大部分地方的一把手都会把这两个权力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上,这就造成了名义上掌管这两个权力的部门,实际上部门长无法任意行使这个权力,而只能被动执行按照一把手的决定来行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体制内干部的任免和升迁,表面上看是组织部盖章做出的决定,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任免和升迁都不是组织部里相关科室的科长甚至部长可以决定的——按照组织条例,这些决定几乎都要通过上级会议讨论,并由主导该会议的一把手拍板。
同样的,在地方财政使用这方面,为了防止腐败,国内早就有了重大事项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制度,即“三重一大制度”
那么小额资金呢?在体制内低级别领导眼中,似乎是可以通过找财政局长解决,比如某地公立学校的校长想翻修教室但资金没来源,其似乎可以越过教育局直接靠私人关系找到财政局长要求这笔资金。但在和财政局长同级别的教育局长视角里,财政局长不同意拨这笔钱,其完全可以绕过财政局长直接找当地一把手汇报,通过说服一把手的方式直接通过政府常务会决议拿到这笔钱......
对于当地强力部门的领导,只要一把手还指望依靠强力部门给自己出政绩,强力部门的领导就可以越过财政局局长的意见直接拿到钱。
对于当地较为强力部门的领导,只要分管其工作的当地二三四五把手还想通过分管部门给自己出政绩,就会在政府常务会上为这些部门努力说服一把手花钱。
对于一般部门的领导,只要其上级业务部门还对本部门的业务开展绩效考核,那么本部门的绝大部分经费就能够得到保障而不会被财政局为难——比如民政局有一项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完成的,财政局如果卡着不拨款,年底考核完不成,上级民政局因此扣了本地区的绩效分数,民政局完全可以在为自己年度考核成绩不佳而生气的一把手面前把锅甩给不拨款的财政局。
对于比较弱势部门的领导,财政局长就能在其面前强势一回?理论上似乎是可以的,但如果弱势部门的领导打算彻底摆烂,财政局长大概率还是要妥协。那么弱势部门的领导如何摆烂呢?最常见的招数是......
综上,对于级别比财政局低的部门来说,由于其无法越过财政局直接对接到当地的一把手和二三四五把手,其在争取经费时就只能指望财政局长高抬贵手,财政局长对这些部门和外人来看,当然有很大的实权,但对于和财政局同级,能够直接向当地一把手和二三四五把手汇报的部门长来说,只要一把手还继续保有紧握财政权的心思,那么越过财政局长给自己部门要资金显然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
PS:评论说弱势部门的领导如何让财政局长妥协?答主建议仔细学习一下书籍
仔细研究完这四百多页的文件,搞懂政府内的财政部门内在的运行逻辑,如何编制和落实预算,你大概就能找到有效反制财政局拨款的各种例外豁免条款和骚操作。
ps:本回答下的不少评论说财政局有很多拖延拨款的手法为难强力部门,以此来说明财政局权力大。但就答主看来,强力部门甚至包括不太强力的部门真要下定决心摆烂反向恶心财政局,财政局只会更难受。
比如说每到9月份,财政局就会开会督促各部门尽快将上级财政拨付给各业务部门的预算资金花完,以免影响上级财政局对本级财政局的考核。财政局如果上半年刻意耍了多少手段,最后一个季度大概率会被那些故意磨洋工不花钱的部门恶心回来。
至于那些只被财政局卡经费恶心而又从来没有在第四季度参加过财政局相应督促财政资金尽快使用相关会议的读者,答主只能表示冷知识知道得太少,还是要多学习一下部门斗争的经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