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死缓后的法律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判处死缓后的法律后果与缓刑有所不同。死缓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后可减为无期徒刑;如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后可减为25年有期徒刑;若故意犯罪经核实,最高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缓刑适用条件和执行方式与死缓不同,缓刑有特定的考验期限和法律后果。判处死缓并不意味着必然死刑,具体法律后果取决于罪犯的表现。
一、判处死缓后会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死缓后续效果如下:
(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三)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四)如果是累犯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可限制减刑。
二、缓刑与死缓有什么区别
缓刑与死缓的区别主要有:
(一)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二)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三)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四)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判处死缓后并不代表就死不了了,此时法律上面给予了两年的缓刑期限,要是在这段期间,罪犯又故意犯罪的话,则就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当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则就会进行减刑,一般是减为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根据罪犯在死缓期间的具体表现,产生的法律后果其实是不一样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罪犯在死缓期间的具体表现,产生的法律后果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可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两年期满后可减为25年有期徒刑。然而,如果故意犯罪并查证属实,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将执行死刑。对于累犯以及故意犯下严重罪行的罪犯,可能会限制减刑。因此,判处死缓并不意味着罪犯必然会死刑,法律上给予了缓刑期限,具体法律后果将根据罪犯的行为而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八条 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可以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一条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二百一十八条 为了确定死因,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让其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
死者家属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的,侦查人员应当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注明。对身份不明的尸体,无法通知死者家属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死缓判决后的影响

死缓制度是我国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严格控制被执行死刑的人数,集中打击最严重的犯罪分子,鼓励罪犯悔罪自新,符合国际限制适用死刑的趋势,产生良好影响。...查看全文

2023年死缓判决:故意杀人是否可以影响死缓的判决结果?

死缓期间又故意杀人时,死缓可以变更为死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罪犯在死缓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新罪经法院查证属实、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累犯或犯有严重罪行的犯罪分子可能同时被限制减刑。...查看全文

死后的判决是否会影响子女?

父母违法犯罪行为对孩子的公务员征兵政审有影响。父母危害国家安全活动、被判死刑或服刑的,会影响政审。公检法和部队单位要求更为严格,父母有犯罪行为或判刑记录会直接影响政审。...查看全文

吸取保后是否影响缓刑判决?

我国刑法允许对非吸取保释的犯罪分子判处缓刑,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年龄、怀孕、年老等,并需具备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累犯是否会影响后罪缓刑的判决?

累犯不适用缓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累犯后的罪行被判处缓刑,犯罪分子将不构成累犯,而累犯则不能获得缓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缓刑是一种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查看全文

法院判决后上诉期的影响

上诉期间,法院会冻结银行卡。上诉流程包括起诉、送达通知、开庭审理、调解或判决、上诉等环节。上诉需提供诉状、个人或单位身份证明、起诉证据副本和清单等材料。...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判决的依据与影响

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因此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和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是相同的。解决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父母可以协商确定,法院按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确定。起诉孩子抚养权的流...查看全文

前科能否影响缓刑判决?

根据《刑法》,行为人有前科可以判缓刑,但前科构成累犯则不得适用缓刑,适用一般缓刑需满足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决、未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查看全文

法院判决 missing 的影响

缺席判决意味着当事人放弃诉讼权利,不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决。但被告必须到庭的情况下,法院可拘传。当事人应尽量出庭,否则会失去抗辩机会。缺席判决后,当事人不服判...查看全文

杀人后自首是否影响死刑判决?

杀人后自首是否会判死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严重,即使有自首情节,也可能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处罚,特别是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并获得谅解的情况下。然而,对于社会危害大的...查看全文

缓刑建议是否会影响法院判决?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即使检察院没有建议缓刑,只要符合缓刑条件,法院仍可判缓刑。缓刑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查看全文

醉驾被判缓刑后是否会影响判决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缓刑的规定,醉驾罪行的行为人只要满足缓刑的相关规定,通常都可以被判处缓刑。醉驾行为的社会危险性较大,但若行为人醉酒驾车并未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后果,通常可以判处缓刑。缓刑的条件主要包括犯罪情节较为轻微、有悔...查看全文

怀孕是否会影响法律判决?

怀孕期间涉嫌犯罪的女性不会被收押,而是可以采取其他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但前提是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查看全文

失踪与死亡的法律后果及影响

失踪与死亡的宣告条件及后果:失踪人满2年可申请宣告失踪,财产由代管人管理,债权人可要求支付债务;死亡人满4年或2年且不可能生存可宣告死亡,婚姻关系消灭,财产可继承;死亡宣告可撤销,婚姻关系恢复,财产返还或补偿。...查看全文

缓刑宣告后可能产生的法律影响

宣告缓刑的法律后果有三种:1.缓刑考验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执行;2.缓刑期内犯新罪或发现漏罪,撤销缓刑并计算前后两罪刑期总和;3.缓刑期内严重违法监管规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查看全文

怀孕是否影响死刑判决

本文介绍了死刑的相关规定,指出孕妇不适用死刑,但如果在审判时怀孕,则不会被判死刑,但也不会因此免除其刑事责任。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对于胎儿和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并非对犯罪分子的一种特赦。...查看全文

判缓刑以后有何影响

被判缓刑会产生以下影响:首先,被判缓刑意味着当事人已经承担刑事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次,被判缓刑的当事人将留下犯罪记录,这将对其及其子女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他们可能无法通过政...查看全文

未赔偿是否影响缓刑判决?

缓刑是指对已经被法定程序确认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的法律规定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查看全文

受贿罪是否影响缓刑判决

受贿罪可判缓刑,需满足条件。近亲属代为转达请托事项、共同占有财物、指定他人送财物等行为均可构成受贿罪共犯。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受贿也可追究刑责。共同受贿罪共犯的认定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受贿故意和行为。...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是否会影响工作?

判缓刑对工作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原工作单位是否解除劳动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犯罪被判缓刑,职务撤销,只能安排非延缓职务的工作。工资待遇降低,表现好可恢复正式工作,表现不好可开除公职。缓刑考验期需遵守法律规定,服从监督,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