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何抵挡现金贿赂的诱惑?

律师回答
摘要:如何证明收受现金贿赂,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证据可以包括录音录像、消息记录、账户记录等。书证方面包括身份证、银行存折、支取凭单、笔记、发票、职务证明、合同书等。但最终案件事实需由侦查机关或法院认定。
一、怎么证明收了现金贿赂
1、录音录像,双方消息记录,账户记录都可以作为行贿受贿的证据。
2、但是是否能印证案件事实需要侦查机关或法院进行认定。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书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证明犯罪嫌疑人主体的身份证、户籍证明等;
2、证明犯罪嫌疑人行贿前支取钱款的银行存折、支取凭单;
3、犯罪嫌疑人行贿前后所作的笔记、日记、日历、台历记录;
4、犯罪嫌疑人购买贿赂物品的发票;
5、受贿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证明、单位职务、职权证明;
6、利用职务便利为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批示、文件;
7、支出回扣、手续费的经济往来的合同书,履行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
8、受贿人收取贿赂的笔记、日记记录,银行存款的存折等。
延伸阅读
抵制现金贿赂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抵制现金贿赂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贿赂的认识和警惕性,培养拒绝贿赂的意识。此外,加强组织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反贪腐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贿赂行为,共同维护国际反贿赂的秩序。最后,加强财务透明度,推动政府和企业的财务公开,减少贿赂的机会和空间。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抵制现金贿赂的诱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结语:有效打击现金贿赂需要依靠多种证据形式,如录音录像、消息记录和账户记录等。然而,案件事实的印证仍需侦查机关或法院认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书证方面,包括身份证、银行存折、笔记、发票、职权证明等。为有效抵制现金贿赂,应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财务透明度。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查现金贿赂

国家对于反腐工作一直打击力度很大,但是有些公职人员还是利用职务的便利去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然后再喂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一旦被查到,不管是受贿的还是行贿者,都要接受法律制裁。那么如何查现金贿赂?下...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的如何取证

法律分析:一、现金贿赂的如何取证1、现金受贿不承认,办案机关会采取相应侦察措施调查核实。有受贿人的口供结合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其有行贿行为,即便其不招供,也可以定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查看全文

如何退回贿赂现金

贿赂行为是我们严厉打击的一种犯罪行为,它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的人为了办事便利或者为了晋升,给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送现金。那么,在贿赂行为被发现以后,如何退回贿赂现金呢?应该如何进行法律处罚呢?以下内容由我为您详细解答。...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如何取证

取证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一对一现金取证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供述以及银行取款流水来确定。我国法律规定,受贿人供出行贿人,但是受贿人不能证明行贿的事实,应当认定为行贿不存在,如果行贿人拒不承认,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可以依法定罪,只有被告供述,...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如何应对?

现金行贿若不承认,其他罪行仍可定罪。如无其他证据,检查机构不能定罪,只能释放。受贿人供出行贿人,无证明则行贿不存在。行贿人拒不承认,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可定罪。刑法规定需被告供述,无其他证据无法确定罪行。...查看全文

如何查现金贿赂的证据

现金贿赂的调查取证方法主要包括克服“口供情节”,积极收集证人证言和实物证据,以证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利益的受贿罪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证据可以是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查看全文

如何查现金贿赂的证据

法律分析:现金贿赂的调查取证的方法主要是,一是要克服“口供情节”,拓宽思路,积极收取证人证言,调查相关实物证据。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查看全文

如何查现金贿赂的证据

法律分析: 现金贿赂的调查取证的方法主要是,一是要克服“口供情节”,拓宽思路,积极收取证人证言,调查相关实物证据。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法律依据: 《刑...查看全文

几年前的现金贿赂如何取证

现金贿赂的取证方法及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对合犯,取证困难时可借助其他证据。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非法索财并谋取利益。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查看全文

发现商业贿赂如何举报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举报及认定要点:一、举报商业贿赂应提供详细信息和证据,可拨打110报警或向公安机关举报;二、注意举报事项保密,实名举报并获得保密、保护和奖励;三、商业贿赂需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行贿主体为经营者,发生在商业活动中。发现商业...查看全文

如何退还他人送的贿赂?

受贿人案发前退还行贿人款物应予追缴,符合刑法总则规定。退还的款物已被视为违法所得,应依法追缴。此举既符合刑法规定,又促进受贿人及时退还财物,与鼓励上交请托人财物相一致。尽管法律鼓励及时退还或上交受贿财物,但对于为掩饰犯罪而退还的行...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没证据

受贿人供出行贿人,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和受贿取证困难,如果受贿人供出行贿人,受贿人不能证明行贿的事实,应当认定为行贿不存在,如果行贿人拒不承认,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可以依法定罪,刑法规定只有被告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确定罪行。...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的取证方法

在刑事案件中,口供不是关键因素,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和客观性是判断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重要依据。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现金贿赂...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的认定方法

本文主要要点是,只要有相关证据能够证明有现金贿赂的事实,依照法律规定的认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然而,这些证据必须经...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贿赂资金?

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及对赃物的处理:行贿数额超过三万元应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一万至三万元之间且满足特定情形也需追究刑事责任。赃物属于国家,除返还被害人外一律上缴国库。...查看全文

反贿赂调查中如何收集现金证据?

现金贿赂无法取证时,可以通过受贿人的口供结合其他证据来证明其有行贿行为,即便其不招供,也可以定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中,物证和书证等证据在...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怎么取证

法律分析:   一、现金受贿不承认,办案机关会采取相应侦察措施调查核实。有受贿人的口供结合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其有行贿行为,即便其不招供,也可以定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查看全文

现金贿赂怎么取证

法律分析:录音录像,双方消息记录,账户记录都可以作为行贿受贿的证据,但是是否能印证案件事实需要侦查机关或法院进行认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 证据种类证据包括:(一)当事...查看全文

贿赂现金,能否不承认?

现金受贿不承认,办案机关将采取侦察措施调查核实。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利益。违反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将以受贿论处。依据《刑法》第385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查看全文

诱惑他人犯罪是犯罪嘛??

律师解答: 引诱他人犯罪的行为属于教唆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洪阳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劳动纠纷、劳动纠纷

已服务10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