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接故意犯罪?如何认定?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及其与直接故意犯罪的区分。接着讨论了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包括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和避险过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时应该如何定罪。最后提醒读者,在判断避险过当的罪过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态度和预见情况。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并且对此持放任态度,即行为人表现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漠不关心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对于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持轻视或放任的态度。
一、请问如何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是怎么样的
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
1、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死亡这一损害结果,而又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那就具有杀人的间接故意,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未预见到,或者虽已有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引起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造成他人重伤就超过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可能引起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并对此持放任态度,但未想到会引起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该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
2、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持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已经认识到,而又持消极放任态度,则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引起这种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
3、避险过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时,如果行为人对重大财产损失这种过当结果有认识,并且放任该结果发生,则应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仅仅具有过失,则不属于刑法中的避险过当情形,因为我国刑法对过失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害的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
延伸阅读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
间接故意与过失区别在于:
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是放任的态度,而过失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
2、量刑也会有所不同。对间接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对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因疏忽而不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从而导致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结语: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并且对此持放任态度,即行为人表现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漠不关心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对于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持轻视或放任的态度。在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时,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其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并且对此持放任态度。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包括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和避险过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行为人对于避险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或应当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否则应定为过失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间接故意犯罪该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认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简单而言,就是在间接故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故意犯罪中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前者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后者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前者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后者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犯罪应如何认定

直接故意犯罪认定: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生活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有机体,是人存在的前提。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都可以构成;2、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间接故意伤害罪?

间接故意伤害他人的定罪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分,每个案件都不同。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什么是间接故意犯罪

法律解析: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查看全文

什么是间接故意犯罪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危害社会,但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其特征为明知可能危害社会,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间接故意犯罪表现为追求犯罪目的但放任其他危害结果,追求非犯罪目的但放任危害结果,或在突发性犯罪中放任严重危害后果。...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该怎样认定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的,就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人一般属于教唆犯。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间接故意杀人?

有以下情形的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问:间接故意杀人...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如何处罚?

律师分析: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如何处罚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明知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只是犯罪分子在构成犯罪时的主观方面的,不是一种具体的犯罪,因此对于间接故意犯罪的,是根据犯罪分子所涉及的罪名进行处罚的。比如间接...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是什么

法律解析: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有以下两种: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对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的规定处罚;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 已经...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是什么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有以下两种:_x000D_ 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对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的规定处罚;_x000D_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法律依...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是什么?

律师分析: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有以下两种: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对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的规定处罚;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 已经...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认定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是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查看全文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异。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必然导致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在心理态度上,直接故意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对于定罪而言,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珠海异地医保就医报销指南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我,今天我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哪些人员属...查看全文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具体如下:(1)从认识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在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必然性;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假如行为人认...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犯罪故意这样认定:_x000D_ 1、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_x000D_ 2、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法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