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送达期限

律师回答

法律文书几天内送达

不同的法律文书送达的期限可能有所不同。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四百三十七条规定,对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并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检察院。

一、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是指由人民法院的送达人员将须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或他的同住成年家属、代收人、诉讼代理人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送达时,受送达人本人不在的,可交给他的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离婚诉讼中,向一方当事人送达时,在受送达人不在的情况下,不可以交给在身份上既是该方当事人的成年家属又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人代收);受送达人指定了代收人的,可交给代收人签收。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诉讼代理人送达。向上述受送达人以外的人送达,视为直接送达。

二、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在向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送交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时,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留放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留置送达适用的条件是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在进行留置送达时,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作为见证人,人民法院的送达人员应当向见证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受送达人拒收的事由和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产生送达的法律后果。

三、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确有困难,而委托其他法院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委托送达,应当是在进行送达的人民法院自己进行直接送达有困难;进行委托的法院只能委托其他法院,而不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或组织。在程序上,委托法院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和送达回证。接受委托的法院将有关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视为委托法院进行了送达,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受诉人民法院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相符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受诉人民法院基于受送达人的有关情况而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交有关机关、单位转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适用转交送达的情况有三种:第一,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第二,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劳动改造单位转交;第三,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劳动教养单位转交。负责转交的机关、单位在收到诉讼文书、法律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经过一定期限即产生送达后果的送达方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文书送达期限规定

判决书的送达程序及对象,包括当庭宣告判决和定期宣告判决的规定。判决书应当送达相关方,如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并可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文书送达期限

法律分析: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因此,在才情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劳动仲裁文书公告送达一般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公告,公告期60日,公告费用600...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时间期限?

律师分析: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查看全文

法院文书送达时间期限

直接送达的,为当场送达的时间。邮寄送达的,为签收邮件的时间。留置送达的,为留置在受送达人住处的时间。转交送达的,为转交单位反馈的时间。公告送达的,为公告发出之日起满三个月之日。民事诉讼法期间送达期限是六十日,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查看全文

法律文书中的送达期限7天?

律师分析: 不同的法律文书送达的期限可能有所不同。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四百三十七条 对单处...查看全文

行政法律文书送达方式和期限

行政法律文书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等。行政法律文书送达期限一般为当场送达;当事人不在场的,需在七日内送达;公告送达的,公告期限为60日,60日届满即为送达。...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如何规定行政法律文书送达公告期限?

公告送达在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中的应用不当,导致相对人无法及时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违反了法定程序,应予撤销。公告送达的前提条件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无法联系,不包括军人和被监禁人。公告可以在公告栏、原住所地、报纸和信息网络上进行,需记录...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法律文书公告送达的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案件法律文书公告送达的期限是多久      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时,法律文书无法直接送达,也不能通过委托、邮寄等方式...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日期规定

送达日期是几天。 法律对此没有具体的明确规定,只是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1、法律规定邮寄送达生效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方式?

律师分析: 1、一般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2、受送达人拒收的,可以留置送达;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组织代为送达;4、邮寄送达;5、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方式

律师分析:1、一般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2、受送达人拒收的,可以留置送达;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组织代为送达;4、邮寄送达;5、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法院文书送达时间限制规定

公告送达是法院以公告方式将诉讼文书内容公之于众,经过法定期间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必须符合法院的特殊要求,包括在公告中说明起诉或上诉要点、答辩期限及逾期答辩的法律后果,以及裁判主要内容等。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经过...查看全文

法院裁定书送达期限?

律师分析: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具体送达时间很许多因素有关,和原告、被告的地址远近有很大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查看全文

确认送达地址为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的法律文书

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主旨是要求当事人提供确切的送达地址,以保证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当事人应在诉讼过程中如实提供送达地址,并及时告知地址变更。如果提供的地址不确切或未及时告知变更,当事人将承担法律后果。法院可以通过法院专递方式邮寄...查看全文

诉讼文书送达邮箱

你的诉讼文书送达邮箱已经开通是意思是开通您的法院专用送达邮箱。...查看全文

法律文书送达方式

一、法律文书送达方式 (1)直接送达。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由本人签收,本人不在的,可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并在送达回证的备注栏内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查看全文

行政文书送达方式

一、行政文书送达方式行政案件的法律文书用以下的方式送达:1.直接送达。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2.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行政处罚法律文书的,...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的几种形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送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直接送达。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形式。直接送达是送达形式中最基本的形式。即是说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地址怎么填

1、这个地址是必须填写的,也是仲裁委后期送达文书的一个详细地址;2、这个地址是您能够收到的地址,比较方便的地址;3、可以是自己的地址也可以是律师的地址;4、仲裁委对这个地址的送达,因为是自行承诺和要求的地址,所以要对该地址信息负责...查看全文

文书送达的几种方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章,人民法院送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送达。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法。直接送达是送达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即是说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