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律师回答
摘要:超生孩子上户口需到计生部门办理手续,交纳超生社会抚养费,可分期付款。上户口需提供婴儿出生证明、准生证或入户证明,父母结婚证。凭出生证到居委会开具通知单,再带各证件到街道办盖章,最后到派出所办理户口手续。
一、超生的孩子怎么上户口
超生户需要到所在街道的计生部门办理手续,交纳超生社会抚育费。该项费用根据不同的超生情况而有所区别,具体金额由各区县计生委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而定。对于无法一次交清的特殊困难户,可以先交一半的超生社会抚育费,并做出后续分期分批交纳计划。超生户持由计生委提供的证明和手续到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公安部明确规定,对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及时的登记落户。
1、人口普查与上户口是两回事,人口普查也不会并且不应该将超生信息交计生部门。
2、上户口是免费的(工本费很少的)。
3、超生(或其它违反计划生育行为)要征收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俗称计生罚款),罚款多少各地有法规规定,一般是当地年人均收入的数倍。
4、给新出生小孩上户口时公安派出所一般要求出具计生证明、村证明,此时计生部门甚至村委会便要求你落实节育措施和征收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在这次人口普查期间可能有些地方会放松一些,出具计生证明时不强行要求罚款。
5、超生(或其它违反计划生育行为)征收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也不是很可怕的东西,没钱也可以分期付款,订个分期付款计划。
以上说的简单一句话就是:可以上户口但不等于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
二、孩子上户口需要什么手续?
(一)所需证件
1、婴儿出生证明(医院开具);
2、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复印件文字及公章必须清晰)或婴儿入户证明(拿准生证到原领证办事处更换);
3、婴儿父母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复印件文字及公章必须清晰)。
请您持以上手续到婴儿父母(随父随母均可)派出所户口室入户。只要手续齐全随到随办。
(二)孩子上户口手续
1、拿着凭出生证到所在居委会开具“新生儿入户通知单”;
2、带着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生育服务证、入户通知单到所在街道办事处盖章;
3、去所在街道的派出所户籍科办理户口,带齐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生育服务证。
延伸阅读
结语:超生户需要到所在街道的计生部门办理手续,交纳超生社会抚育费。具体金额由各区县计生委根据经济情况而定。对于特殊困难户,可以先交一半的费用,并分期分批交纳。持证明和手续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公安部规定,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及时登记落户。上户口是免费的,但需要提供相关证件,如出生证明、准生证、父母结婚证等。请带齐以上手续到派出所户籍科办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七条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三条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再生育子女:
(一)有子女死亡的;
(二)有子女按规定鉴定为残疾,医学上认为适宜再生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生育非婚生小孩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非婚生子女上户口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需要在户籍所在地或生育地缴纳社会抚养费,并保存好收据。流动人口的征收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在宝宝出生前办理准生证和出生医学证明,然后带着这些证件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上户口。注意定期普查、带上相关证件...查看全文

生育非婚生子女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出生证明是医院开具的必备文件,对于非婚生和婚生孩子并无区别。注意事项包括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核对准确性并及时更正错误,以及妥善保管《出生医学证明》作为婴儿的有效法律凭证。...查看全文

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该内容讲述了申请常住户口登记需要提供亲子鉴定证明,同时对于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于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需要提供鉴定机构出...查看全文

非婚生育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非婚生子女户口选择:可随母或父,手续因地区有差别。如选择母户口,需母户口簿、书面申请、子女出生证明;选择父户口,需父户口、双方书面申请、子女出生证明、亲子鉴定。非婚生子法律地位与婚生子相等,但无法上双亲户口,只能选择一方。...查看全文

领养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查看全文

17岁生育宝宝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17岁生孩子上户口需提供结婚证,如无结婚证需交罚款。具体需咨询当地派出所。办理步骤:登录民政官网预约户口登记,填写身份证和宝宝出生证明等信息,可提交电子附件。选择办理点,如不受理可升级到市级办理点。选择时间段,按预约日期前往民政办...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三孩政策

法律解析: 三孩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三孩政策?

律师分析: 三孩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查看全文

小孩出生证明丢失,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出生证明丢了,可以补办。需凭户口本和身份证,去公安机关开具遗失证明。然后,到孩子出生医院的医务处开具第二个证明。最后,携带这两个证明到产科,可以补办一个“出生情况说明”。...查看全文

没有出生证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没有出生证明的四种情况及解决办法。孩子属于婚前出生可办理结婚登记;超生需缴纳计划外生育费或进行DNA亲子鉴定;抱养需合法领养并办理领养登记手续;弃婴需到民政部门登记备案后建立领养关系。...查看全文

未领证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未婚生子女上户口的方法:1、根据相关法规办理非婚生子女户口登记并缴纳社会抚养费;2、母亲可凭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登记;3、在需要生育证的地区,父母需缴纳社会抚养费并凭收据到公安机关上户口。上户口所需材料...查看全文

孩子丢失后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弃婴、儿童收养需先报案,提交计生部门无子女证明和公安报案证明。然后向收养登记机关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婚姻状况和抚养能力证明,以及健康检查证明。...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解读

法律分析: 计划生育是在中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查看全文

没有出生证明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孩子没有出生证明,需补办出生医学证明,方案一:婚前出生需及时办理结婚登记,补全资料入户登记;方案二:缴纳计划外生育费办理入户登记;方案三:抱养需满足合法领养条件,办理领养登记后上户口。...查看全文

没有出生证明,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没有出生证明不能上户口,可以补办出生证明后办理。补办出生证明的方法包括:婚前出生的孩子,父母需及时办理结婚登记并提供相关资料;按政策要求缴纳计划外生育费。...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取消社会抚养费;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范托育服务;...查看全文

计划生育政策?

律师分析: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取消社会抚养费;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查看全文

未婚怀孕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非婚生子的,给新生儿上户口需提供以下材料: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没有父亲信息的,不需要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父或母本人(出生医学证明没有父亲信息的,须母亲本人)携带上述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户籍室办理。 未婚先孕怎么上...查看全文

单身家庭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未婚单亲孩子上户口的方式: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应当由户主、父母等人及时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非母亲提出登记申请的,需提供亲子关系证明材料。...查看全文

探讨抱养孩子如何进行户口登记

抱养孩子上户口的方法:拿到民政局发的收养证明确保法律承认的收养关系,才能上户口。公安部门应按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消除养子女与生父母及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