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产权到期以后房屋怎么过户

律师回答

房屋70年产权到期的,会自动续期,如因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会给与补偿并退回出让金。
一、小产权房产权到期应该如何办
根据我国法律,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对于小产权房到期一般有两个解决方法。 1、允许延长土地使用权期限。可以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2、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对业主进行补偿。
二、非商业房产权到期如何办理房产证
非商业房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可以按照规定申请续期,但是需要缴纳一定费用。非商业房也就是普通的居民住房,是没有产权到期这一说法的,正确说法是住宅下的土地使用权已经到期。居民用房的土地使用权满70年之后,可以自动续期,只需要缴纳一定的续期费,业主不需要担心房屋被国家收回。对于房屋本身,业主享有没有限期的产权,但是对于非商业房屋之下的土地,业主只有最多70年的使用权。
三、小产权房到期了会怎样处理
小产权房到期后,第一种是可以续期的,但需要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第二种是不可续期的,需要将土地使用权回收,但是可以从回收上获得一定的补偿;第三种是不可续期,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在现阶段,住宅类房屋按产权可划分为:
1、国家所有住宅;
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住宅;
3、公民私人所有住宅;
4、其他经济组织(如中外合资企业等)所有住宅,非住宅类房屋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国家房产)和集体所有制的房产,其他经济组织所有房产只是少量的。
房子是本人拥有所有权,不会过期,有时间限制的是房屋所占的土地,其主要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个人只有拥有使用权。一般住宅用地的使用权是70年,商业用地是40年,工业和其他是50年,这个时间是从开发商取得土地开始算起。
70年产权到期后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方法如下:
1、土地使用者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续期申请书,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应当予以批准。获得批准续期的,重新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支付土地有偿使用费。此时房产所有权便得以延续,变成危房强制拆除的除外;
2、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房产由国家无偿收回,房屋所有权也就自然消失;
3、土地使用者提出续期申请,根据法律规定没有批准续期的(即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国家无偿收回,但对于地上房产,根据收回时的残余价值给予相应补偿;小产权房,只有部分产权(比如只有使用权而无处分的权利)或无产权(建盖时未办任何手续的违章建筑),小产权房在法律上通常没有任何的保障,其并不真正构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产权。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五十八条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第三百五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查看全文

70年后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70年后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7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土地使用70年到期后,如果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应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其处理方法大致如下:1、土地使用...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70年后到期怎么办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会自动续期。因为法律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房屋产权由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组成的,但是房屋所有权的期限为永久,而土地使用权根据有关法规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房屋产权是指房产的...查看全文

70年后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

根据法律规定,住房产权和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可以在70年后自动续期。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权届满后没有申请续期,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房产将被国家无偿收回。由于房屋不能脱离土地,因此房屋所有权也将自然消失。...查看全文

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自动续期。住宅用地所属土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到期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除此以外,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不存在到期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分析: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办

1、只需要产权所有人再次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继续住。如果是城市规划要拆除此处,那就不能继续居住,政府会做出赔偿。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怎么处理

法律解析: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期届满时,自动续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五十九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查看全文

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会自动续期,可能需要交纳一定的土地转让金。我国法律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三...查看全文

房屋7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

法律分析:房屋70年产权到期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自动续期,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住宅用地所属土地的土地使用产权年限为70年,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不存在到期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查看全文

70年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

1、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续期申请,可以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若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冲突,应予以批准,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低于同类土地出让金的价格。2、若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未批准续期申请的,国家无偿收回土地...查看全文

房屋7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

律师分析: 1、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续期申请,可以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若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冲突,应予以批准,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低于同类土地出让金的价格。2、若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未批准续期申请的,国家无偿收回土地...查看全文

70年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

法律分析: 住宅建设用地的住房70年产权到期后是可以自动续期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的费用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非住宅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有约定的按约定,无约定的按照法律或行政法规处理。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处理

1、延长土地使用权期限。这种情况的话可以由房屋业主联名来向当地的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补交土地出让金,当然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 2、如果是根据规划需要,国家需要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查看全文

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房屋产权年限70年到期后可以自动续期。住宅用地所属土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到期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不存在到期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