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法第21、22条规定了民事诉讼案件的管辖权原则。对于公民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特定案件,如有关身份关系、下落不明、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或被监禁等,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各相关法院都有相应的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第21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22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界限与适用条件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是指法院在处理案件时所具有的管辖范围。其界限和适用条件主要受到法律规定和相关法规的制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应当以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财产所在地为基本依据。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地域管辖可能会有例外,例如当事人协议选择特定法院、合同中约定特定管辖地等。此外,还需要考虑特殊类型的案件,如涉及不动产的诉讼、跨境诉讼等,其地域管辖可能会有特殊规定。总之,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界限和适用条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结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条和第22条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是法院处理案件时所具有的管辖范围。一般情况下,以被告住所地或被告财产所在地为基本依据。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地域管辖可能会有例外,如当事人协议选择特定法院、合同中约定特定管辖地等。特殊类型的案件,如涉及不动产的诉讼、跨境诉讼等,其地域管辖可能会有特殊规定。因此,在处理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三章 管 辖 第十五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二)海关处理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三章 管 辖 第二十三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三章 管 辖 第二十条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规定是什么?

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则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若一起诉讼中的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多个法院辖区内,则各法院均有管辖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规定

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同一诉讼的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分布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则各该法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管辖原则:公民诉讼以被告住所地法院为主,法人或组织诉讼以被告住所地法院为主,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以经常居住地法院为主。多个被告住所地在不同法院辖区时,各法院均有管辖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

民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至33条规定了9种情形,包括合同纠纷、保险合同纠纷、票据纠纷、运输合同纠纷、侵权行为、交通事故、船舶碰撞、海难救助费用、共同海损等。根据不同情形,诉讼地可以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是:《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一般地域管辖是怎么进行规定的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概念是什么?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土地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按照各自辖区对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理的分工。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基础上,从横的方面来确定案件由哪个法院来受理。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什么?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中...查看全文

民诉法中的地域管辖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管辖原则:被告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特殊情形由原告地法院管辖。合同纠纷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最初受理法院管辖,不明确时可由上级法院指定。不动产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适用专属管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分析: (1)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

法律分析:1、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主要是根据以下两点: (1)人民法院辖区与国家行政区域相一致,使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与人民法院辖区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诉讼当...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确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特殊情况,如涉及身份关系、下落不明、强制教育措施、监禁等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查看全文

民诉法中关于地域管辖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管辖原则概述:被告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监禁人诉讼由原告地法院管辖;多个法院具管辖权时,最初受理法院管辖,可上级法院指定;不动产纠纷、继承遗产纠纷等适用专属管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规定:公民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相应法院管辖。程序包括起诉、立案审查、开庭审理、判决宣判。民事诉讼状应包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律师分析: 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例外是被告就原告。特殊地域管辖包括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保险合同纠纷提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解析: 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例外是被告就原告。特殊地域管辖包括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保险合同纠纷提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指定管辖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中,指定管辖权由上级法院行使,当地法院因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管辖权争议可由当事方协商解决,无法解决时需上级法院指定管辖。同地基层法院由中级法院指定管辖,同省法院由高级法院指定管辖,跨省法院由最高法院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概念是什么?

律师分析: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土地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按照各自辖区对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理的分工。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基础上,从横的方面来确定案件由哪个法院来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地域管辖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地域管辖是这样规定的:刑事案件应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此外,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规定及其意义

地域管辖原则:原告就被告,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多个被告住所、经常居住地在不同法院辖区时各法院都有管辖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通常如何规定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方式

法律解析: 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和共同管辖(选择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