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挪用罪的定义

律师回答
摘要:挪用公款行为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时,可归纳为三种情况。首先,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或他人进行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其次,挪用公款用于个人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最后,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以外的其他用途,并且数额较大,且未在三个月内归还。以上三种情况均符合刑事犯罪立案的标准。
行为人挪用公款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则属于刑事犯罪,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2、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延伸阅读
公款挪用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
公款挪用罪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将公共财产或资金挪用为个人或他人使用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行为人具有公职身份,即具备行使公权力的地位;二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公款挪为私用;三是数额较大,达到法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有公款挪用罪的行为人,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通常情况下,根据挪用金额的多少,刑罚将从拘役、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此外,行为人还可能面临追缴挪用的公款或财物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公款挪用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常运行。
结语:公款挪用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使公权力的公职身份、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以及达到法定标准的数额。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从拘役到无期徒刑不等。此外,还可能追缴挪用的公款或财物,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公款挪用罪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常运行。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款挪用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特点及法律依据:挪用公款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非法且准备归还,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或超过三个月未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巨大不退还处十...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定义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还包括国家机关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的定义及区别

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在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对象以及刑罚等方面存在差异。挪用公款罪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目的是个人使用或他人非法活动,侵犯国家对公共财产的使用权;挪用特定款物罪适用于单位,目的是单位...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及处罚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挪用本单位资金供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归还,或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私人企业挪用公款构成挪用资金罪。...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中公款的定义及含义

挪用公款罪的主旨是指出挪用公款的对象范围,并明确了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和相应的刑罚。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对于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挪用行为将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挪用公款并将其用于个人或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者超过3个月未归还的行为。如果挪用公款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等公益事业并归个人使用,则从重处罚。该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行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挪用公款犯罪的起点金额一般为五千,而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起点一般为一万到三万。挪用公款归个人其他用途的必须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才构成犯罪,但用于非法活动和营利活动则不受此限制。对于挪用救援款物、救灾、抢险等特定款...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含义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特征包括犯罪主体具有一定的特定性,行为具有非法性质,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的公共财物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数额较大,次数没有限制,后果较...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的定义

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挪作个人用途,从事非法或营利活动。若挪用公款情节严重,将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挪用的公款金额巨大且不归还,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的定义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私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按照最新规定,这里的数额较大要求达到3万元以上才行,国有金融机构工...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中,数额巨大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司法解释,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各省市的立案量刑标准不同,可查询犯罪地标准进行参考。同时,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定义与特点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该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行为具有非法性,包括私用、移用、占用、借用公款,但并非侵吞,而是准备归还。在认定罪责时,需考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案件的定义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如何定义公款挪用?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上的便利,将公共资金挪用给个人使用,用于非法活动或营利目的,或者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挪用公款会计是否有责任需要看会计是否参与了犯罪。用公款买理财属于挪用公款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行为人挪用国企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如何定义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如何定义?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的定义及区别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别在于:前者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公款所有权和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后者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资金所有权。...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用于救灾、抢险...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涵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或非法活动,或挪用大额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大额公款超过3个月未还。关键在于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挪用公款罪的范围。...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本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挪用公款行为是否属于依法从事公务过程中实施的;考察挪用公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