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

律师回答
摘要:投案自首是指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待遇,甚至免除处罚。自首的构成要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投案自首的判刑依据犯罪的轻重,可以在相应罪名的判刑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
一、投案自首是什么意思
1、投案自首就是罪犯犯罪后自动投案的。
(1)投案,即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
(2)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投案自首怎么判
1、投案自首的判刑:
(1)可以在构成相应罪名的判刑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
(2)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自首有两个构成要件,即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3、投案是构成自首的基本条件,但如果投案后不如实供述,也不构成自首。
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投案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投案自首的判刑取决于犯罪的性质和情节,但必须同时满足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的两个构成要件。投案自首的行为体现了对犯罪的悔过和对社会的负责,应该得到应有的法律认可和对罪责的适当减轻。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证据第七十五条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能获得多少减刑?

犯罪嫌疑人自首可减刑,减幅一般不超过基准刑的40%;较轻罪行可减刑超过40%或免罚。适用对象为被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死刑犯。...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最主动投案的寻衅滋事罪犯罪嫌疑人?

寻衅滋事罪主动投案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使用砖头恐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寻衅滋事罪包括肆意挑衅、殴打、骚扰他人,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的法律后果

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减轻处罚。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认罚但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应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的建议。...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主动上交违法所得?

律师分析: 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是指违法违纪行为人在被有关机关询问前如实交代违法违纪的事实,或者在被询问后如实交代未被发现的违法违纪事实。对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从轻处分。这样做是为了鼓励违法违纪行为人悔过自新,既有利于案...查看全文

主要犯罪嫌疑人和主犯一样不

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有什么区别 犯罪嫌疑人是有犯罪嫌疑的人,罪犯是被法院判决有罪的人,任何人未经法院审判定罪,都推定为无罪。《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犯罪嫌疑人在经法院审判定罪之前只...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有案底嘛?

律师解答: 犯罪嫌疑人不是犯人,不会留有案底,最终是否留有案底,要依据法院的判决。如果被判无罪,不会有案底;经审判后认定有罪的,会留下案底,如果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会封存犯罪记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有案底吗

犯罪嫌疑人不会有案底。案底是必须要经过判决后的犯人才有的。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与相关国家机关。犯罪的时候不满...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有案底吗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不是犯人,不会留有案底,最终是否留有案底,要依据法院的判决。如果被判无罪,不会有案底;经审判后认定有罪的,会留下案底,如果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会封存犯罪记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有案底吗?

律师分析: 犯罪嫌疑人不是犯人,不会留有案底,最终是否留有案底,要依据法院的判决。如果被判无罪,不会有案底;经审判后认定有罪的,会留下案底,如果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会封存犯罪记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主要犯罪嫌疑人未到案,从犯如何处理?

在刑事案件中,若从犯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按照法定程序定罪量刑;若从犯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申请延期羁押或取保候审;若无法证明从犯犯罪事实或已证明犯罪情节轻微,可予以释放,待主犯归案后再处理。根据刑法规定,从犯在共同犯罪...查看全文

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嫌疑?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其表述有罪或无罪,再提问。需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可以减刑多久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判处死刑的罪犯。法律依...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能在被抓后自愿投案吗?

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仍有自首的机会,但自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犯罪后主动投案;2、接受审查和追诉;3、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如果犯罪人投案后再逃避司法机关,或者供述不完全,就不能算真正的自首。...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如何解除嫌疑?

配合警方调查并提供有效证据可以撤销犯罪嫌疑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特赦免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况都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区别

犯罪嫌疑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区别及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犯罪嫌疑人不一定有罪,只有在经过判决确认有罪之前,犯罪嫌疑人被视为无罪。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可延长至30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会有案底吗

犯罪嫌疑人不会有案底。案底是必须要经过判决后的犯人才有的。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与相关国家机关。犯罪的时候不满...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算不算案底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不算案底,我们国家没有被定罪量刑的情况之下,就算罪犯没有犯罪记录。但是如果说犯罪嫌疑人经过定罪量刑被判决有罪的话,那么肯定会留下一定的案底,对自身会有影响。一、根据法律...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算不算案底

犯罪嫌疑人有案底吗 犯罪嫌疑人就是初步怀疑的对象了,不过犯罪嫌疑人不是罪犯,这个只是有嫌疑而已,所以也就没有案底存在了, 又称嫌犯,罪嫌。指犯罪侦查机关的侦查对象或者被侦查线索初步确定的怀疑对象。犯罪嫌疑人必须是特定的人,对尚未找...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嫌疑人未入案

法律分析: 1、在共同犯罪中,准确区分主从犯是准确认定各共犯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对于因部分共犯人未到案而是否区分到案共犯人的主从犯问题,理论上尚有争议。 2、对此,《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查看全文

主要犯罪嫌疑人未到案的案件处理办法

已归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先行定罪量刑,未归案的应采取通辑等措施继续抓捕归案。证据不足或逮捕期满的已归案嫌疑人可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主犯可认定为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或在共同犯罪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