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减轻处罚。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认罚但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应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的建议。被告人认罪认罚后,如反悔,检察院可能会撤销从宽处理的部分,加重处罚。检察院不得撤销或变更量刑建议。
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认罚且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应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减轻处罚。而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认罚但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应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人民检察院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的建议。
一、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法律帮助,确保其了解认罪认罚的性质和法律后果,自愿认罪认罚。
二、被告人认罪认罚辩护人做无罪辩护可以吗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辩护人可以做无罪辩护。刑事案件辩护律师的职责是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处罚、免于处罚的辩护意见,在案件审判程序中,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属于从轻处罚的情节,辩护律师可以依据从轻处罚的情节上进行辩护。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嫌疑人认罪认罚的后果具体如下:
1、如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又反悔的,检察院可能会撤销从宽处理的部分,加重处罚。如果在判决后上诉,检察院会抗诉,导致量刑增加;
2、检察院不得撤销、变更量刑建议。犯罪嫌疑人签署具结书后,没有新的事实和证据,且犯罪嫌疑人未反悔的,人民检察院不得撤销具结书、变更量刑建议。
延伸阅读
办理了认罪认罚后检察院怎么判
认罪认罚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1.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程序选择权。告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必要时应当充分释明。
2.人民检察院应当就相关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的意见,记录在案并附卷。
3.对认罪认罚后没有争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轻微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对案件量刑的预判,对其中可能判处免刑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4.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应当在起诉书中写明被告人认罪认罚情况,提出量刑建议,并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量刑建议书可以另行制作,也可以在起诉书中写明。
结语: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减轻处罚。同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但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时,应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的建议。被告人认罪认罚辩护人可以做无罪辩护。然而,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反悔,检察院可能会撤销从宽处理的部分,加重处罚。检察院不得撤销、变更量刑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

投案自首是指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待遇,甚至免除处罚。自首的构成要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投案自首的判刑依据犯罪的轻重,可以在相...查看全文

嫌疑人认罪认罚的后果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后果是认罪认罚后,反悔、上诉要加刑。具体后果如下:1、如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又反悔的,检察院可能会撤销从宽处理的部分,加重处罚。如果在判决后上诉,检察院会抗诉,导致量刑增加;2、检察院...查看全文

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区别

犯罪嫌疑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区别及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犯罪嫌疑人不一定有罪,只有在经过判决确认有罪之前,犯罪嫌疑人被视为无罪。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可延长至30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一般为三千元,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犯罪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的法律程序

犯罪刑事程序主要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四个阶段。立案是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侦查阶段搜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审查起诉将案件移送到法院提起公诉,最后进行审判程序得出判决。这一系列程序完成后,有效判决即产生。...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车主为犯罪嫌疑人?

车主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条件包括: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逃逸致人死亡的明确解释,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主动上交违法所得?

律师分析: 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是指违法违纪行为人在被有关机关询问前如实交代违法违纪的事实,或者在被询问后如实交代未被发现的违法违纪事实。对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从轻处分。这样做是为了鼓励违法违纪行为人悔过自新,既有利于案...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自首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在一般情况下,被告人是不可能完全免除处罚的,但可以通过减轻处罚来降低其刑罚。只有在犯罪情节较轻、个人主观恶性小的情况下,才能被免除部分或全部的刑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相关机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

法律解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

法律解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认定的条件

法律分析:1、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即使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仍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2、如果侦查证据不足于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则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立功的认定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立功的认定是:1、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2、据以立功的他人罪行材料应当指明具体犯罪事实;3、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重要线索的,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认定的条件

法律分析:1、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即使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仍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2、如果侦查证据不足于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则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标准

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后的处理方式

认罪认罚案件中,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当对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减轻处罚;对于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以内从轻处罚;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查看全文

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承认犯罪行为怎么办

法律分析:如果嫌疑人不承认犯罪,但是证据确实、充分的,那么就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的条件有: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查看全文

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承认犯罪行为怎么办?

律师分析: 如果嫌疑人不承认犯罪,但是证据确实、充分的,那么就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的条件有: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辨认笔录?

律师分析: 在刑事诉讼中,辨认笔录系由侦查人员制作的笔录类证据之一,通常只是作为辅助类证据补强其他证据的证明力。但是,在仅有被害人陈述或证人证言,而没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情况下,由于孤证不能定案,相关证据需要靠辨认笔录加以补强,此时...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

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主要有:1、作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指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2、作案空间。作案空间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和场所。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作案人与案件...查看全文

如何辨认犯罪嫌疑人?

1、公安机关、检察院在各自管辖案件的侦查过程中,需要辨认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分别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或者检察长批准。2、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中,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