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有哪些条件?

律师回答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如下条件:
1、主体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人应当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时间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产生于被继承人死亡时;
3、范围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仅以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为限;
4、其他条件。
一、房产继承纠纷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房产继承纠纷常见的法律问题具体如下:
1、普通的同居者并不享有继承权;
2、法定继承人之间存在继承顺位。即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权优于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房产继承时,应当先进行夫妻财产分割;
4、其他法律问题。
二、婚前财产再婚后丈夫有权继承吗
婚前财产再婚后丈夫有权继承。婚前财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被继承人从婚姻中获得的财产;
2、被继承人拥有的财产。
遗产包括被继承人的合法个人财产,因此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都属于继承的财产范围。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再婚的婚姻关系就受法律保护。婚姻存续期间,一方死亡,其配偶是法定继承中第一位的继承人,不被剥夺继承权。因此,再婚夫妇,一方死亡,另一方可以继承对方的婚前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配偶、子女、父母;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三、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的区别有什么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如下:
1、性质和效力不同:转继承是指继承开始,继承人直接继承后,转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本质上是被继承人的遗产连续发生的两次继承。转继承人行使的只是继承人的遗产继承权,而不是被继承人的遗产继承权;代位继承是指代位人基于代位继承权直接参与遗产继承,代位继承人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代位继承权。代位继承人参与继承所行使的是对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而不是对被继承人的继承权;
2、发生的时间和成立条件不同:转继承发生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之前,任何继承人的死亡都可以发生,任何继承人都可以成为转继承人。代位继承只能是因为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才能成为被继承人;
3、主体不同:转继承人是被转继承人死亡时生存的所有法定继承人,被转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任何继承人;代位继承中的代位继承人仅限于被继承人的年轻一代直系血亲,被继承人只能是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女,被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不能代位继承;
4、适用范围不同:转继承可以发生在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中;代位继承只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哪些条件

法律解析: 1.遗嘱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 2.被继承人死亡;即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死亡; 3.继承人存在;即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存在; 4.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如下条件:_x000D_ 1、主体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人应当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_x000D_ 2、时间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产生于被继承人死亡时;_x000D_ 3...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哪些条件?

律师分析: 1.遗嘱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 2.被继承人死亡;即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死亡; 3.继承人存在;即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存在; 4.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哪些条件

法律解析: 1.遗嘱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 2.被继承人死亡;即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死亡; 3.继承人存在;即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存在; 4.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1.遗嘱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2.被继承人死亡;即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死亡;3.继承人存在;即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存在;4.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的条件有哪些

法定继承权的实际取得要有如下条件:1、主体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人应当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2、时间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产生于被继承人死亡时;3、范围条件。即法定继承权仅以被...查看全文

继承权实现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1、继承人在继承权主体的范围内;2、继承权人没有丧失继承权;3、继承权实现的内容是合法的,没有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查看全文

继承权实现有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 继承人实现继承权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合法拥有继承权,实现继承权没有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的,可以实施继承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查看全文

继承权的实施的条件有哪些

继承需满足法定或遗嘱规定,或遗赠扶养协议;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若第一顺序无人接受,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权丧失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依法享有法定的继承权。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条件有以下四种,凡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都将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是一种很严重的犯罪行为,不论成功与否都将丧失...查看全文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绝对丧失)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绝对丧失)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因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而丧失继承权的,属于继承权的相对丧失。...查看全文

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是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不属于不应授予专利权的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等;不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查看全文

继承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继承权的取得方式有:_x000D_ 1、根据遗嘱取得继承权;_x000D_ 2、根据法定亲属关系取得继承权,例如,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_x000D_ 3、其他方式。法律依...查看全文

继承权的取得途径有哪些

继承权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的取得:一种是依被继承人的遗嘱,另一种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而取得。以法定继承为例,第一顺位的遗产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位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查看全文

民法的继承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继承有三种方式:遗嘱、遗赠和法定。有遗嘱或遗赠的按照指示继承,没有的按法定继承。先继承第一顺序,没有的才轮到第二顺序。...查看全文

民法典继承权取得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继承权取得的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继承和法定继承。有遗嘱或遗赠的,按遗嘱遗赠继承,都没有的按法定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民法典继承权取得的方式有哪些

继承有三种方式:遗嘱、遗赠和法定。有遗嘱或遗赠就按照其规定继承,没有的就按照法定继承。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若没有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

法律分析: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如下:1、继承必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2、继承遗产的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3、必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

法律解析: 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如下:1、继承必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2、继承遗产的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3、必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

法律解析: 房地产继承权取得的条件如下:1、继承必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2、继承遗产的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3、必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