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违约金计算的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违约金计算方法及免除责任的规定,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不能并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约金可根据合同约定或实际损失协商确定,且可根据请求适当增减。守约方可免除对方违约责任,但不可抗力不免除违约责任。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是根据不同准则约定和计算的,不能同时适用。
一、违约金一般如何进行计算
违约金一般的计算方法为: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的,并且约定的数额不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按照约定的数额和方法计算;如果合同无约定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的损失协商确定违约金的数额和计算方法,也可以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违约金可以免除吗
违约金可以免除。守约方可以免去对方的违约责任,不向对方主张违约金;如果发生了合同约定或者法定的免责情形,违约方也可以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三、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可以并用吗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不能并用。由于违约金是以实际损失为标准来约定和计算的,所以当事人可以选择约定违约金,也可以选择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及其计算方法。
延伸阅读
结语: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根据合同约定或协商确定,也可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违约金可根据实际损失增减,但不可过高或过低。违约金可免除,如出现不可抗力情形,但需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不能同时使用,根据实际损失可选择约定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额及计算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四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数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到期价款的,出卖人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七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据本法第五百八十二条至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章 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五十一条 合同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合同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交付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标的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并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合同当事人对交付方式、交付时间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究如何计算退房违约金

购房退房违约金的计算应按合同约定,如无约定则赔偿实际损失。开发商不退房款可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可提起诉讼。退房手续包括通知开发商、办理解除合同手续、返还购房款等。...查看全文

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现行法律规定对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内容不会强加干涉,尊重合同签订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基于此原则下,合同违约金首先尊重双方约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综合评判违约金的标准是否存在过高过低的情形,均需要结合证据材料及各方的抗辩主张综合认定。常见...查看全文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依据

违约金的计算标准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没有约定进行处理。 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合同的总价。 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一般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 违约金的计算标准根据合同约定或无约定,计算依据为合同总价,一般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查看全文

探究逾期房款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本文讲述了合同中逾期支付房款被视为违约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查看全文

探究房租逾期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根据房屋租赁合同和购房合同的相关规定,如果房租逾期或购房合同违约,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中的规定计算违约金或实际损失。违约金或实际损失的计算方法包括当事人约定的数额、实际损失和市场价格等。如果违约金数额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查看全文

探究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方式

逾期付款违约金应计算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根据合同约定或实际损失确定。生效裁决后,债务人应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承担迟延履行责任,按民诉法规定加倍支付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判决书指定的履行期为宽限期,不计算违约金。...查看全文

住房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购房者逾期付款和售房者未能按合同规定时间交付房屋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相应的赔偿措施。购房者应向售房者支付违约金和占用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而售房者则应向购房者支付违约金和所占用资金的利息。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仲裁或...查看全文

计算租地违约金的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租地违约金上限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若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要求相关机构减少或增加。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查看全文

计算房屋违约金的依据是什么?

房子违约金计算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已交房款总额乘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违约时间;二是按主合同标的额的20%设定。违约金可适当上浮,但最高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此计算方式旨在约束房客遵守合同规定,减少不良事件。...查看全文

计算交房违约金的依据是什么?

交房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及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和第五百八十五条,可以按照已交房款总额乘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超期时间计算,或依据合同约定的金额计算。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可增加;过高则可适当减少,...查看全文

探究股票印花税的计算方法及依据

股票印花税是根据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计算的,过户费则按每1000股收取1块钱,低于1块钱也收取1块钱。征收股票印花税的目的是作为普通印花税的一个税目,并在难以征收股票交易所得税的情况下作为替代税种。中国对股票实行卖方单边税率。...查看全文

竞业限制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竞业限制违约金标准及范围:法律未规定竞业限制违约金上下限,只需合理。经济补偿通常不低于20%工资,调高时违约金也相应提高。续聘一般不可调岗、调职和调薪,企业单方变更合同常败诉。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查看全文

探讨死亡赔偿金计算依据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人,按照五年计算。...查看全文

探讨劳动赔偿金计算依据

劳动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包括支付工资损失和赔偿费用,补足劳动保护待遇和医疗费用,以及根据伤残等级不同而获得的不同补偿。劳动工伤赔偿需要按照程序进行,先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探究租房违约金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租房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根据合同约定,不能重复计算定金、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解除租房合同后,违约金的计算因情况而异。例如,原告与被告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如果被告无法完整履行合同,则需支付三个月房租作为赔偿,并支付5%的违约金。...查看全文

撤销合同后,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合同撤销后违约金的计算标准:违约金条款仍有效且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按约定;未约定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根据《民法典》第585条,当事人可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损失,法院或仲裁...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依据和计算方式是什么?

合同违约金的标准及计算方法是根据《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执行,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但需基于实际损失并可请求法院减少或增加。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特征,不以非违约方损失为前提。具体支付标准应由双方...查看全文

履约保证金利息计算依据?

律师分析: 第一招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出中标单位提交履约保证金时,此项条款方为有效,如果在招标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在中标后不得追加。这就维护了招标中要约的真实性和投标人的权益,工程招标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 选择对该项工程是否...查看全文

计算期房延期交房违约金的依据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期房延期交房的违约金的计算方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双方的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的30%。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同...查看全文

残保金的计算依据

残保金的全称是残疾人权益保障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由未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缴纳的资金。残保金计算方法:残保金应缴金额=(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