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期限是有限制的吗?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有期限规定,权利人应在三年内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但不适用于物权、人身权等绝对权利。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法院不得主动驳回原告请求。超过时效但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可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保护民事诉讼权益,避免超过有效期败诉。
一、民事诉讼是否有期限规定?
有,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
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也受诉讼时效约束
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4、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
三、诉讼时效的效力
1、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程序胜诉权),权利人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
2、法院在审理中不得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理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3、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应判决(而非裁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非驳回起诉)
4、虽已超过时效,但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可以接受---因为实体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当事人履行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后应当尽快想办法终止这种侵害,并及时索取赔偿,妥善处理。如果不能通过协商、调解等方法解决的,应在民事诉讼有效期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免超过有效期而败诉,此时一定是要及时的保护自己的民事的诉讼权益的。
延伸阅读
结语: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权利,导致胜诉权消失。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可延长。适用于债权请求权,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等绝对权。法院不得驳回起诉,但已过时效的诉讼请求应驳回。当事人自愿履行时权利人可接受,反悔则不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终止侵害并索取赔偿,如无法解决可在有效期内提起诉讼,以保护民事诉讼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支付令;
(二)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三)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四)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五)申请强制执行;
(六)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七)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八)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期限限制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期限限制是: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查看全文

民法典交通事故有诉讼期限限制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交通事故有诉讼期限限制。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诉讼期限为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的三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是多长?

民事诉讼审判期限为3个月,若不能按时审结则转为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可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6个月,再需延长需上级法院批准。...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有诉讼期限限制吗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有诉讼期限限制,一般是三年。交通事故产生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时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

一、民事诉讼法上诉期限为15天或10天。二、民事诉讼的特性包括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强制性是公权力的重要属性、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与调解、仲裁等方式不同。三、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六个月内可以拿到...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一审审限一般为6个月,可延长6个月,特殊情况报请上级法院批准;简易程序审限为3个月,不可延长。二审审限一般为3个月,特殊情况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可延长。再审案件的审限根据程序确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期限是多长

民事诉讼的时效一般为三年,即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法律有另外的规定,就按照规定执行。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日期。但是如果超过二十年,即使权利受到损害,法院也不予保护...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期限制度概述

我国的民事诉讼普遍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制度指的是,当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据法律规定,其将失去胜诉权。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有区别,保证期间是指权利人行使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期限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期限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很大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受理期限?

律师分析: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限

概括文章主旨: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和宣判等步骤。追究违约责任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要看追究违约责任的时间。...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保全的期限

一、民事诉讼财产的保全期限      《民诉法新司法解释》对财产保全的期限作了全面修订,表现为: &nbs...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发起期限

本文介绍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否有时效限制

民事诉讼时效是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知晓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否有时效限制

民事诉讼是存在诉讼时效的相关限制的,该期限一般为三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有期限限制吗?

离婚起诉有时间限制,不准离婚和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无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不能再次起诉。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能提出离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追诉期限是多久?

本文介绍了民事案件追诉期为3年,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而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规定追究犯罪或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如果举报犯罪行为的时间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将不再追究法律责任,但如果案件已经被追究过法律责任,则应当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刑事诉讼期限是多长?

附带民事诉讼期限一般为两个月,最迟不超过三个月,复杂案件可申请延长。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应一并审理,除非为防止刑事案件审判过迟。刑事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三个月,可延长三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或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后,重...查看全文

民事权利诉讼的诉讼期限是几年?

民事权利诉讼有效期存在四种情况: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特别诉讼时效为2年、4年和5年,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还有一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法律关系,特别诉讼时效适用于特定法律关系。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包括请求停止...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雷诺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离婚财产纠纷、离婚财产纠纷

已服务9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