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析与实践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存在密切联系。权力是影响和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具有强制力,而权利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益和资格,是一种请求资格。权力不一定与义务相关联,而权利与义务密切相关。公民权利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公共权力只有执行者和管理者才具备。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权利代表个人利益。权利的行使具有选择性,而权力的行使无选择性。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权力以法律上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过程各个方面。
权利和权力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一般地说,权力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定和规则来影响和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和力量。这里的“能力和力量”,是指对不服从者能产生惩罚的威胁。权力现象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企业内部的厂长经理对其职工的管理权力;各种社会团体内部的领导者对其成员的组织和管理权力等。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讲的权力一般指的是政治权力即国家权力(或者说公共权力);
权利是指国家的法律或组织的规章赋予人们的一种权益和资格。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或者不作某种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所讲的权利主要是指国家法律赋予人们的权益和资格,即公民权利。
2、是否具有强制力不同。权力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强制力量,即对违背权力主体意志的行为,权力主体可凭借自身的力量以及相关规定对其实行惩罚。而权利对他人来说是一种请求资格,而非强制力。例如,债权人有请求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权利,但债权人不能因债务人拒不偿还债务而对其采取拘禁、殴打等强制手段,而只能请求国家行使权力予以保护或救济。
3、是否与义务相关联不同。权力的实现以对方的服从为条件,不一定与特定的义务相关联。而权利则与相应的义务密切相关,行使权利须以承担义务为条件。
4、享有者的范围不同。公民权利是任何公民都具有的,而公共权力则只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才具有。
5、二者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国家权力往往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而权利代表的是个人利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权力与权利可以说是公与私的区别。以权利谋私可,以权力谋私则是非法的。
6、二者在行使时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同。公民权利虽然是国家法律所赋予人们的一种权益,但并不意味着法律要求其享有者必须从事该行为,其权利有些可以放弃或转让。也就是说,权利的行使具有选择性。而国家权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仅是权力者在职责范围内有从事一定行为的资格,而且意味着享有者必须从事该行为。既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否则就是渎职或失职。也就是说权力的行使无选择性。
延伸阅读
结语:权利与权力是密切相关却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权力是指影响和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和力量,通常具有强制性;而权利是国家法律或组织规章赋予人们的权益和资格,表现为一种请求资格。权力的实现以对方服从为条件,不一定与特定义务相关联,而权利行使则需要承担相应义务。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权利代表个人利益。公民权利具有选择性,可以放弃或转让,而国家权力行使则无选择性。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体现了法律与政治的不同性质,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互相制约与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概念辨析与实例探讨

偷窃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在于法律的界定,偷窃并非罪名而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只有当偷窃数量达到一定数额时,才会被定义为盗窃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盗窃数额大小而定。...查看全文

从概念到实践的探讨

家庭暴力的主旨是: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不仅限于男性对女性的施暴,还包括老人、儿童以及女性对男性的施暴。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必须具有故意,通过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给家庭成员造成伤害。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查看全文

概念梳理与实践分析

拘留与羁押的区别在于限制程度和决定权:拘留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临时强制措施,待查明犯罪证据后申请逮捕;羁押是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措施,等待审判,如判有罪则折抵刑期。逮捕决定权仅归检察院和法院。...查看全文

概念辨析与案例探讨

法人代表不一定是公司股东,而是指根据法律,其行为被视为法人的行为,其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法律权利和义务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根据产生方式,法人代表有三大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授权代表。...查看全文

概念解析与实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三条,以下情形下,票据抗辩权不受限制:1.持票人明知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者与自己的前手之间有抗辩事由,但仍受取票据的;2.持票人无对价取得票据的;3.除上述1、2、3情形外,票据抗辩权不受限制的其他...查看全文

概念解析与实例说明

恐吓威胁是指以加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等事项威胁他人,使他人心理感到畏怖恐慌。对于严重的恐吓威胁,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概念、原则与实践

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法律事实。其特征是:1.无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非法律行为;2.无因管理必须为他人的利益服务;3.管理人无法律上的义务。...查看全文

仙人跳概念理解与实践

遇到仙人跳可以报警,仙人跳行为涉嫌敲诈勒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淫、嫖娼行为可处以拘留和罚款;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根据情节不同,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数额越大惩罚越重。...查看全文

标准解释与实践探讨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立案标准的规定:行为人故意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通过窃取、刺探、收买等非法手段违反国家安全规定,侵犯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密制度。...查看全文

诉讼中的和解与调解:概念与实践

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分清是非并进行调解。...查看全文

解析约定解除权:限制与例外及其实践探讨

合同解除必须在合同履行完毕前,出现约定的解除条件,并通过正确方式行使解除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事由。根据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解除方应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或在通知中...查看全文

法律与实践的探析

阴阳合同效力认定的方法如下:阳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阴合同有效,只要内容合法;利用阴阳合同实施违法行为或掩盖违法目的,伪装的阳合同和被伪装的阴合同都无效。...查看全文

概念梳理与实践应用

正当防卫不需承担民事责任,但若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需承担相应责任。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无论刑事还是民事责任皆无需承担;超出必要限度造成损害,则需承担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制止行为,对其造成损害属正当防卫,...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与实践应用

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自救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公民的自救方法,但正当防卫需注意不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否则应...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解释与实践探讨"

变更诉讼请求的新规定:案件受理后,原告可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增加诉讼请求,被告可提出反诉。第三人的诉讼请求可合并审理。当事人需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变更或增加的请求。若当事人主张与法院认定不一致,不受限制条件,并告知可改变主张。...查看全文

关系的探讨与实践

档案和党组织关系可以分开转,也可以一起转,具体程序因地而异。如果选择分开转,可以转回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党组织。若档案和党组织关系不一致,党组织材料需从档案中取出,由自己转入的党组织办理手续。若一起转,党组织材料可与档案一起寄送。...查看全文

证据保全的概念与实践

证据保全的主旨:证据保全是指法院在诉讼前或调查证据前,根据申请人或当事人的请求,采取行动保护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申请证据保全需满足条件:证据可能灭失或将来难以取得。程序上,仲裁前的证据保全由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仲裁程序...查看全文

法规制度与实践探讨

违反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原则的行为,包括散布有损宪法权威、参与反对宪法的活动、拒不执行党和国家决策、参加非法组织及活动、破坏民族关系、利用宗教活动破坏团结、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实践探讨"

对于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但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除外。宣告缓刑需满足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量刑标准与实践探讨

本文讲述了涉及伪造身份证件罪和变造国家机关印章罪的刑罚和定罪标准。如果行为人涉及伪造身份证件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变造指的是使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吴飞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22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