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相关法律概念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实体法方面的事实和程序法方面的事实,证据本身不是证明对象。在法庭审理中,一些常识性事实、法律规定的事实和无异议的程序事实等不需要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指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最高法院《解释》第52条规定:“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四)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五)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六)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七)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八)其他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
特别关注:概括起来,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法方面的事实和程序法方面的事实两大类。
二、实体法方面的事实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方面的事实;
(2)作为从重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刑事处罚的事实;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
程序法方面的事实主要有:
(1)关于回避的事实;
(2)影响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事实;
(3)关于耽误期限是否有不能抗拒的原因等事实;
(4)违反法定程序的事实。
证据本身不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对象。
三、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检察院《规则》第334条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1)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
(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
(3)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
(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
(5)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延伸阅读
结语: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被告人身份、犯罪行为存在性、行为实施者、罪过与动机、时间地点手段后果等。实体法方面的事实包括构成要件、刑事处罚影响等,程序法方面的事实包括回避、强制措施、期限耽误等。在法庭审理中,常识性事实、法院确认的事实、法律规定的事实和无异议的程序事实等无需提供证据。证据本身并非证明对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缺席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四十三条 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指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最高法院《解释》第52条规定:“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行为是否...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的关键概念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分类及其重要性,强调法院对案件判决需依赖充分的证据和调查研究,不单纯依靠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无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案件的判决必须依赖于充分的证据和调查研究,而不是轻信口供。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而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证据确实充分,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查看全文

法律文书中的相关概念

代理词与起诉状的区别:代理词是代理人在法庭辩论阶段为委托人维护权益的书面材料;民事诉状是民事主体因侵犯权益向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件。起诉需满足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被告明确;具体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有哪些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分为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前者对定罪量刑问题具有法律意义,是主要的证明对象;后者对诉讼程序问题具有法律意义,司法机关有责任正确解决。...查看全文

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原则

刑事法律关系是国家与犯罪人之间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国家对犯罪人的刑罚权和义务,以及犯罪人接受刑罚的义务和不受“法外用刑”的权利。...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特点为与案件相关具有诉讼意义、具有证明的必要性。比如需要证明是否构成犯罪,量刑是否有从轻减轻情节,程序方面是否需要回避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为案件事实,其特点为与案件相关具有诉讼意义、具有证明的必要性。比如需要证明是否构成犯罪,量刑是否有从轻减轻情节,程序方面是否需要回避等。法律依据:_x000D_ 《最高...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为案件事实,其特点为与案件相关具有诉讼意义、具有证明的必要性。比如需要证明是否构成犯罪,量刑是否有从轻减轻情节,程序方面是否需要回避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在判决案件时,必须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而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查看全文

相对法律关系的概念是什么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存在于特定权利主体与特定义务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典型特征在于权利的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也是特定的。如债的法律关系。...查看全文

人事管理中的相关概念

兔去职务与撤销职务的区别在于:兔去职务是一种法定的人事处理种类,不具有惩戒性;而撤销职务是一种行政惩戒措施,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撤职处分降低职务并调整级别和工资,而免职一般不影响级别和工作。开除公职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分,永远不得录...查看全文

拘役的相关法律概念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罪犯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最高不超过1年。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可采取保全措施,调解或作出判决、裁定。附带民事诉讼应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仅出于防止过分迟延才可分开审理。处理刑事案件需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一般是指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与刑事案件有关的各种问题。确实、充分的证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的法律规定及其相关概念

虚假诉讼罪的想象竞合犯规定与帮助伪造证据罪、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想象竞合,分别涉及帮助伪造证据、利用职务便利虚假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吞单位财产和侵吞公款等行为。...查看全文

了解相关法律概念

构成先履行抗辩权的要件包括:1、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2、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3、先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4、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查看全文

购房中的相关概念

订金与定金在法律上有明显区别,定金是一种担保形式,确保合同履行;买家履行合同后,定金抵作价款或收回;买家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发展商不履行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主要包括什么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指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最高法院《解释》第52条规定:“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行为是否...查看全文

介绍民事诉讼的程序及相关概念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时,同时解决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问题。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苏联、联邦德国采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而法国、英国、美国则允许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赔...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