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程序的背景与演变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证人进行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需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辨认应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不少于两人;辨认前应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特征,避免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多名辨认人对同一对象辨认时应个别进行。
刑事诉讼法关于辨认的程序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
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二百四十七条,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组织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避免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
第二百四十八条,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辨认程序如何进行?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辨认程序是为了确定被告人是否是犯罪行为的目击者或相关人员。该程序通常包括两种形式:眼见辨认和非面对面辨认。眼见辨认是指证人在法庭上直接对被告人进行辨认,以确认其是否是犯罪行为的参与者。非面对面辨认则是通过展示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或录像等方式,由证人在不接触被告人的情况下进行辨认。辨认程序必须在合法、公正和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证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律师在辨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保护,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结语: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辨认程序,旨在确定被告人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眼见和非面对面辨认是常见形式,但必须确保程序合法、公正、透明,保护证人权益。律师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确保程序合法可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五节 搜查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一百三十二条 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提取指纹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
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
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抗诉程序的演变与现状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的一种法律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对各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可对下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抗诉通常通过制作抗诉书的方式进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的演变与发展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包括:当事人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提交相关证据材料;立案庭在受理后七日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收到通知后需预交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法院安排开庭审理;最终...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程序的演变与创新

离婚起诉:一方主张离婚,另一方不同意,可向法院起诉离婚。需提供起诉书、户口、身份证、结婚证、子女相关证件和财产清单。法院认定感情破裂即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背景与演变

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进行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交通事故同等责任是指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赔偿受害人,双方有...查看全文

刑诉法中关于辨认程序的规定

辨认程序应遵循:人民检察院需批准辨认犯罪嫌疑人,由2人以上侦查人员主持辨认,辨认前详细询问特征并告知法律责任,每位辨认人单独进行辨认,可有见证人在场,不得暗示辨认人,犯罪嫌疑人不少于7人,照片不少于10张,物品不少于5件。自侦案件...查看全文

抚养权诉讼程序的演变与创新

起诉变更抚养程序的要点: 1、考虑孩子年龄,10岁以上需征求孩子意见。 2、根据离婚方式,协议或法院判决,判断程序。 3、收集证据证明对方未尽监护义务。 4、起诉状需包含原告、被告个人或组织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及来源、...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立案标准的演变与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时立案;若认为无犯罪事实或事实轻微,不追究刑责时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理由。如不服,可申请复议。...查看全文

了解这一程序的演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传唤回问话,可能表明案件有了新的处理结果,也可能告知犯罪嫌疑人免于刑事处罚。取保候审期间可以随时接受传唤,这是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司法机关随时可能传唤,为了核实案情、补充案件细节,并且需要制作口供笔录。取保...查看全文

房产证契税滞纳金的产生背景与演变过程

业主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后未缴纳契税将产生滞纳金,滞纳金计算起始日期根据纳税人是否进行纳税申报而定。开发商通常会通知业主在一个月内办理购房发票手续,否则也会导致契税滞纳金。滞纳金征收比例各城市规定不同,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的辨认制度概述

刑事诉讼法辨认制度要求公诉人和辩护人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进行辨认。辨认过程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否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对辨认笔录应重点审查辨认过程、方法以及制作是否符合规定。...查看全文

追缴财产与没收财产的立法背景及演变

追缴和没收财产的区别:追缴是程序性强制措施,针对犯罪人的违法所得;没收是刑罚,针对犯罪人的合法财物。违法所得具有非法手段、经济价值、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追缴需由国家授权特定机关确认,而没收适用于特定犯罪。追缴是上缴国库,没收是强...查看全文

重新审视: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演变过程

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流程、法律依据以及审限。被害人可向检察院提起抗诉,被告人可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后进行处理。依据《刑事诉讼法》,被害人应在判决书收到后五日内提出抗诉,被告人等应在三日内将上诉状移送上一级法院...查看全文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长产生的背景与历史演变

不同类型的公司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规定略有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由章程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指定,股份公司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的辨认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解析: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五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一审程序的演变与发展

刑事案件一审程序包括审查、开庭审判、合议庭组成、送达起诉书、开庭审理、辩论陈述和宣告判决等步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开庭时审判长要确认当事人到庭情况,宣布合议庭成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权利,并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进行审查...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审判程序的演变与创新

审判长宣布开庭并介绍被告人情况,案件来源和庭审程序。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申请回避的程序。审判长宣布开始法庭调查,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和被害人陈述,讯问和核实证据。...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程序的演变

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应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和相关证据。如涉及附带民事诉讼,还需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法院应依法受理。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向法院起诉,法院应依法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了...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证人出庭规则的演变

证人出庭规则:根据刑事诉讼法,证人必须经过质证和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法庭应处理伪证和隐匿罪证。所有了解案情的人都有作证义务,但生理、精神缺陷或年幼者除外。...查看全文

新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的规则有哪些

法律解析: 刑事诉讼法中辨认有以下规则:1. 杂辨认规则;2. 单独辨认规则;3. 见证人规则 ;4. 不得暗示的规则;5. 保密规则。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二百四十八条 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查看全文

新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的规则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中辨认有以下规则:1. 杂辨认规则;2. 单独辨认规则;3. 见证人规则 ;4. 不得暗示的规则;5. 保密规则。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八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