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致死案件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车祸致人死亡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肇事后逃逸的刑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刑罚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理车祸的流程包括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赔偿调解和向法院起诉等步骤。交通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一般结案,若赔偿协商不成可请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次数不超过两次。
一、车祸撞死人如何判刑的?
车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他人撞伤后逃逸,因为过失致被害人死亡,包括行为人肇事后将他人致伤后逃逸,误以为被害人没有受伤或伤势不重而没有生命危险,或者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被害人会被在场的群众或者过往的车辆(如事故发生在闹市区、过往行人和车辆很多的地区)救助。
开车撞死人全责是要坐牢的。因为开车撞死人涉嫌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别人重伤、死亡或令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会被人民法院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会被人民法院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处理车祸的流程是什么?
(一)交通部门现场勘查。
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
(二)交通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三)交通部门组织赔偿调解。
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如果事故当事人同意进行赔偿调解,交警部门可以组织调解。调解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调解不成,填写《调解终结书》,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申请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向人民法院起诉。
委托律师或者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在事故发生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各方可以在法院主持下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
(五)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判决的履行义务人没有在判决或调解确定的期限内履行赔偿义务的,原告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执行局向赔偿义务人强制履行赔偿义务。
交通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时候一般就结案了。
车祸撞死人涉嫌交通肇事罪,需要判拘役。遇到车祸之后要保护好现场,要由交通部门到现场进行勘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再按照责任协商赔偿问题,若是协商不成,可以请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双方同意调解的,要填写调解终结书。
延伸阅读
结语:车祸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如果肇事后逃逸,但由于误以为被害人未受伤或伤势不重而没有生命危险,或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且会得到救助,也适用此罪名。开车撞死人全责将被判刑,根据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若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肇事后逃逸,判刑可能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判刑可能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理车祸的流程包括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赔偿调解和向法院起诉等。交通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一般结案,若赔偿调解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六十六条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根据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以及受害方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已经按照前款规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重新确定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除应当载明本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注明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酒驾致死案件的法律判断依据

酒驾撞死人的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根据犯罪情节来判定,包括是否逃逸等因素。如果无逃逸,酒驾将从重处罚,可能判二到三年有期徒刑;如果有逃逸,酒驾将更严重处罚,可能判无期或死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打群架死亡案件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打群架致人死亡的,首要分子或直接侵害人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292条,犯聚众斗殴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有特定情形,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致...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案件审判的法律法规依据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公司不会承担醉酒驾驶致人死亡的赔偿责任,但会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并向车主追偿。此外,醉酒驾驶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被判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事实清楚、证...查看全文

打人案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打人致人轻伤的处理方式取决于被害人伤情和社会影响。若被害人不追究责任,可通过调解处理。否则,根据伤情鉴定结果进行处理。打架轻伤的刑罚根据伤情程度而定,包括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需要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且法医学鉴定标准是衡量...查看全文

寻衅滋事案件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寻衅滋事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起哄闹事等,根据刑法规定,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最高可达十年。纠集他人进行类似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可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判断双方轻微伤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一般不会判刑。双方可通过公安调解达成协议,否则可处罚款或行政拘留。轻微伤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数额根据多种因素确定。轻微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具体数额根据实际发生确定。医疗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由赔偿...查看全文

判断交通事故致死罪行的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交通肇事犯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根据该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查看全文

案件判决依据的法律是什么

法院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其它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查看全文

车祸致死案件的法律裁决原则

车祸撞死人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赔偿计算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家属交通费、家属住宿费、家属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和抢救费。具体金额根据地区经济情况和受伤者情况而...查看全文

车祸致死案件判决标准

车祸撞死人不一定判刑,肇事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撞死三人以上才构成犯罪判刑。驾驶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肇事逃逸或特别恶劣,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开车撞人罪行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撞人是否要判刑需视情况而定,构成交通肇事罪才需坐牢。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包括承担主要以上责任且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若有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情形包括死亡人数...查看全文

鞭炮炸伤事件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鞭炮炸伤人责任判定:燃放者应承担责任,鞭炮销售者应赔偿。高度危险物品烟花爆竹需采取安全措施,燃放者负责,质量差导致伤害,销售者负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侵害人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减少收入等费用,被侵权人可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查看全文

处理交通事故致死案件的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和调查、检验鉴定、认定等。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根据死亡人数和责任程度进行规定,可能涉及刑罚。报警是必要的,逃逸解决不了问题,事故责任认定标准至关重要。...查看全文

酒驾致死罪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酒驾撞死人判刑标准及量刑规定。根据刑法规定,酒驾撞死人且未逃逸,可能判二到三年有期徒刑;若逃逸,可能判无期或死刑。最高法院解释规定,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酒后驾驶、无驾照、明知安...查看全文

有关车祸逃逸致死案件的法律裁决

本文讲述了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的认定和刑罚问题。如果肇事者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逃逸,可能被指控为交通肇事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而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查看全文

砍人罪行的法律判断依据是什么?

未成年砍人的判法有两种情况:1)未满14周岁者不承担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者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故意伤害罪判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防卫过当致死罪行的判断依据

防卫过当的罪名确定及量刑问题。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防卫过当造成重伤、死亡,根据主观上的过失或故意,可构成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或故意伤害、杀人罪。在量刑时,应综合考虑起因、保护利益性质、超过限度...查看全文

离婚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夫妻离婚需满足多种条件,包括重婚、家暴、赌博、感情不和等。双方可先调解或直接起诉离婚,法院会先调解,若无效则准许离婚。主要标准是夫妻感情完全破裂,需提供证据支持。否则,即使调解无效,法院也不会准许解除夫妻关系。...查看全文

引起车祸误工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车祸误工赔偿80一天的法律依据:1、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2、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而继续误工,误工时间可计算到固定残疾日前一天;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查看全文

判死刑的国家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分析: 判死刑的国家法律依据是刑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