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工伤工资纠纷的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如何处理工伤工资纠纷?工资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工伤期间公司需要发工资,工伤职工享有停工留薪待遇,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仲裁申请书需包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来源和证人信息。对于用人单位从未支付工资的情况,员工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提供违法拖欠工资的证据材料。
一、发生工伤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工资纠纷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工伤期间公司需要发工资吗?
1、工伤期间公司需要发工资,工伤职工享有停工留薪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三、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仲裁申请书需载明哪些内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若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从来没有给职员发过工资,已经严重违反法律规定,而且,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工资纠纷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员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时,一定要提供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的证据材料。
延伸阅读
结语:工资纠纷可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可责令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工资争议,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如不服仲裁裁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期间公司应发工资,工伤职工享有停工留薪待遇,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仲裁申请书应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证据等内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应对工伤待遇纠纷的方法

工伤待遇纠纷,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涉及工伤认定、缴费费率、医疗机构等问题,职工及其单位、近亲属有权不服决定或核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申请条件。...查看全文

应对工伤赔偿纠纷的方法

在处理工伤赔偿纠纷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进行工伤治疗,确保伤者得到必要的医疗护理;然后委托律师进行代理,确保权益得到合法维护;接着申请工伤鉴定,确定赔偿数额,为后续诉讼做好准备;最后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支持。此外,工伤赔偿标...查看全文

应对劳务工资纠纷的方法

劳务工资纠纷处理方法:一、诉讼解决,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调解解决,申请基层调解机构介入调解。【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查看全文

应对工伤事故纠纷的策略

工伤事故纠纷解决途径包括申请调解、劳动仲裁程序和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职工可在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工地工资纠纷的解决方法

被拖欠工资,讨回工钱的方法:1.先协商,省时省力省财。协商无果,2.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需准备相关材料。3.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注意时效。4.申请支付令,若异议失效,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工资发放纠纷,如何应对?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责令其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工地无合同欠款纠纷应对方法

工地拖欠工资,无合同纠纷解决方法:通过劳动仲裁、投诉、协商、仲裁申请、调解等途径讨要工资,禁止克扣或拖欠工资;拖欠工资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申请仲裁,如不满意可诉诸法院;债务人拖欠款项,可起诉并采取保全措施,如无法偿还可申请强制执...查看全文

处理工伤待遇争议的方法:职工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应对

工伤保险待遇是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而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劳动争议仲裁后,人民法院应受理此类争议。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经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劳动能力丧失者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简捷...查看全文

应对劳动关系工伤纠纷的策略

劳动关系工伤纠纷应首先申请仲裁,可请求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也可根据法律规定提出诉讼请求。劳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解决。工伤争议可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处理工伤纠纷需证明劳动关系,双方需具备法律意识和...查看全文

应对劳动合同工资纠纷的策略

通过电话投诉、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等途径索取拖欠工资,并要求单位加付赔偿金,同时注意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以保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对于工厂工伤纠纷应该怎么投诉

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因为工厂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发生工伤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看全文

应对工资拖欠的方法

工资拖欠不发的处理办法:举报、仲裁、起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可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未按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费、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应对借贷纠纷的方法

处理借贷纠纷的方法:协商、仲裁或诉讼。借款纠纷诉讼所需证据:债权证据、逾期不履行证据、担保人信息、不履行义务原因证据。被告需提供债务履行或变更、取消证据,伪造材料将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应对纠纷打架的方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构成聚众斗殴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将承担刑事责任;若不构成聚众斗殴罪,则根据对方伤情决定处理方式;对方损伤为“轻微伤”或不构成伤情,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公安机关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人处...查看全文

应对地基纠纷的方法

地基纠纷处理:可向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申请处理,不受理可向县政府申请,调解无效可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规定:只能在本村集体内流转,不能买卖继承,只能通过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农户对宅基地拥有使用权,但所有权归集体,...查看全文

应对版权纠纷的方法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调解、仲裁、诉讼和行政投诉,其中调解和仲裁是协商解决的方式,而诉讼和行政投诉则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行政投诉还可追求行政处罚。...查看全文

应对欠条纠纷的方法

起诉流程及执行程序:起诉状撰写、立案、缴费、开庭、判决、执行等步骤,如对方拒不执行,可申请限制出境、征信记录等措施,确保执行结果。注意时效,起诉前可申请保全对方财产。...查看全文

应对劳动纠纷的方法

劳动纠纷解决方式: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劳动者可协商和解,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可申请调解和仲裁。调解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劳动仲裁为诉讼前置程序,商事仲裁则或仲裁或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应对房产纠纷的方法

房产纠纷的解决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行政解决和诉讼解决。协商和调解是通过双方协商或第三方组织的介入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仲裁是将纠纷交由仲裁机关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行政解决是指行政机关处理纠纷的一种行政行为。诉讼解决则是通过...查看全文

应对购房纠纷的方法

购房纠纷解决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和诉讼。协商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调解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组织进行;仲裁是自愿将争议交给仲裁机关裁决;行政解决由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诉讼则由法院解决,分为民事和行政诉讼。...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