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三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四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八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八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挪用,拦截和拖欠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按时获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查看全文

教师合法权益保障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从事科研和学术交流、评定学生成绩,享受工资和福利待遇,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培训;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教育方针,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发展,制止有害行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查看全文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例有哪些

法律分析: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挪用,拦截和拖欠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按时获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查看全文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例有哪些

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挪用,拦截和拖欠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按时获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查看全文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例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例有哪些?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挪用,拦截和拖欠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按时获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查看全文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款是什么意思

一、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条例有哪些? 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教师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挪用,拦截和拖欠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按时获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查看全文

员工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公司不给员工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行为,劳动合同应由双方协商一致并在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未交付劳动者的需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需赔偿。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合法主体、合法内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形式和合法订立程序。若单位拖延或拒绝...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律师分析: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在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下的重大任务和基本职责。着重抓好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定的标...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有: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一、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最重要的法律武器。2.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你的权益

离婚协议中约定赔偿金额,保护家暴受害者权益。离婚协议包括身份信息、离婚原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具体约定。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家暴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家暴行为的刑事处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规定了离...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房屋分割的合法权益?

房屋分割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离婚后房产分割应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房屋产权,优先照顾抚养子女、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调解和协商一致,照顾无过错一方。...查看全文

如何正确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

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主要通过法律保护体现,这些权益是在国家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的。根据我国宪法和刑法,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禁止虐待和残害儿童。此外,儿童还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法律保护确保了幼儿的权益...查看全文

房屋分割如何保障合法权益?

房屋分割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离婚后的房产分割原则包括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房屋产权、优先照顾抚养子女等。解决纠纷时应遵循调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查看全文

房屋分割如何保障合法权益

房屋分割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协商不成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离婚后房产分割应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房屋产权,优先照顾抚养子女、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坚持调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照顾无过错一方。...查看全文

房屋分割如何保障合法权益?

房屋分割的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应保障合法权益。离婚后的房产分割原则包括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房屋产权、优先照顾抚养子女、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坚持调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照顾无过错一方。...查看全文

消费者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理直气壮地通过合法途径去维权。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明白自己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