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住所地管辖的概念及范围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中,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一般管辖,但如果被告住所与经常居住地不同,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以户籍所在地居住地为住所地,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主要营业地或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除特定情况外,绝大多数民事案件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作为被告的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原告就被告是民事案件确定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除民事诉讼法规定由原告住所地管辖和实行专属管辖的案件,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都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被告住所地管辖的适用条件和司法实践
被告住所地管辖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对于一起案件的管辖权是否存在的判断标准。其适用条件包括被告住所地的确立、诉讼请求与住所地的关联、合理性和公平性等方面。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住所地管辖常常涉及国际民事诉讼、跨境纠纷等复杂情况。法院会综合考虑相关国际法规、双边或多边协定以及国内法律规定,以确定适用的管辖原则。此外,司法实践中也会考虑公平审判的原则,避免滥用被告住所地管辖权的情况出现。因此,对于被告住所地管辖的适用条件和司法实践,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的情况。
结语: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的住所地以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准,法人或其他组织则以主要营业地或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准。被告住所地管辖是民事案件确定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除特定情况外,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都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在国际民事诉讼和跨境纠纷等复杂情况下,法院会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情况,以确保公平审判原则的实施。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专属管辖范围的概念及特点

专属管辖范围包括国内不动产、港口作业和继承遗产纠纷,涉外则包括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纠纷。协议管辖需满足条件:仅适用于合同纠纷、选择的法院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只适用于第一审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查看全文

被告住所地的管辖范围有哪些内容?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作为被告的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查看全文

被告住所地的管辖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作为被告的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查看全文

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

民事诉讼管辖权规定: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提起的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各人民法院对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都有管辖权。公民的...查看全文

薪资薪金所得的概念及范围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任职受雇所得,奖金需遵循税法规定;不属于工资所得的有独生子女补贴、公务员津贴、托儿补助费等;退休人员再任职需缴纳个税;购买企业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所得计税;雇员差旅费按工资所得计税,非雇员按劳务报酬计税。...查看全文

被告住所地管辖内容

法律分析:被告住所地管辖内容:被告住所地管辖是民事诉讼的一般管辖,具体内容有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查看全文

被告住所地管辖内容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被告的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查看全文

原告住所地管辖的民事诉讼范围是什么?

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以下四类情形的诉讼:对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查看全文

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以下案件:不在中国居住的人身份关系诉讼;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人身份关系诉讼;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人诉讼;被监禁人诉讼;被注销城镇户口人诉讼;非军人对非文职军人离婚诉讼;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且被告无经常居住地的...查看全文

多个被告所属管辖范围的规定

根据多个被告确定管辖的标准,如果多个被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不同的人民法院辖区内,每个法院都有管辖权。如果原告提起起诉,那么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将负责审理。如果几个被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辖区内,每个法院都有管...查看全文

遗产的概念及其范围

概念: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查看全文

探究其概念及范围

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其目的是转让、消灭、设定或变更权利的内容。处分人是指权利被转让、设定负担、消灭债权或变更内容的人,与取得权利、免除负担的人不同。...查看全文

管辖的概念

什么是管辖 民事诉讼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划分和确定某级或者同级中的某个人民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问题。将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在法院组织系统内...查看全文

地域管辖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一般原则是根据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确定管辖,但也存在特殊情况下的管辖规定。...查看全文

级别管辖的概念及特点

本文介绍了我国法院系统的级别管辖制度。根据法律规定,不同级别的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有所不同。基层法院一般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案件的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查看全文

移送管辖的概念及特点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无管辖权,将案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的条件包括:已受理案件、无管辖权、移交的法院有管辖权。受移送法院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查看全文

同居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关系或秘密的两性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同居的构成要件:1、同居主体是男女双方。2、未经结婚登记。3、以共同生活为目的。4、...查看全文

合同保全的概念及范围

合同保全涵盖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债务人不当处置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时,债权人可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但需排除债务人专属权利。同时,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或恶意延长债...查看全文

代位继承的概念及范围

代位继承的主旨:代位继承范围包括被继承人的子孙后代和养子女,代位继承人不受辈数限制;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被代位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发生的前提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方式,不适用于遗嘱继承;...查看全文

买卖合同被告住所地管辖

法律分析:1、管辖买卖合同纠纷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如果没有约定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