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如何规定行为犯罪及其刑罚?

律师回答
摘要:行为犯存在犯罪中止,即在犯罪预备或行为实行终了时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中止犯可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未遂犯可从轻处罚。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若无损害则免除处罚,若有损害则减轻处罚。
行为犯是存在犯罪中止的。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就构成犯罪中止。因此行为犯是存在犯罪中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刑法如何界定不同行为的犯罪性质及相应刑罚?
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界定不同行为的犯罪性质,并规定相应的刑罚。刑法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将犯罪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罪名和刑罚。例如,对于故意杀人罪,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罚范围,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对于盗窃罪、诈骗罪等非暴力犯罪,刑罚则相对较轻,可能是罚款、拘役或有期徒刑。刑法的界定和刑罚的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确保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实施。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行为犯存在犯罪中止的情况。犯罪中止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终了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的行为犯,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界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刑罚范围,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并确保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法如何规定商业贿赂行为及其刑罚

商业贿赂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量刑标准如下:给予单位工作人员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财物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单位...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贩卖人口犯罪及其刑罚?

贩卖人口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涉及拐卖妇女、儿童的可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贩卖人口罪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主要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欺骗、利诱、胁迫...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职务犯罪刑罚及其减轻?

职务犯罪可减刑,需遵守监规、悔改表现或立功。重大立功应必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若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悔改表现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包括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检举重大犯罪、发明创造、舍...查看全文

精神药品犯罪行为及其刑罚规定

非法提供精神药品罪的量刑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来确定的,违法行为包括供应医用麻醉用品、镇痛药物和精神类药品,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有牟利意图则参照贩卖毒品的行为判刑。精神药品的定义包括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洗钱罪及其刑罚?

洗黑钱罪的量刑根据《刑法》第191条,包括提供资金账户、转换财产、转移资金、跨境转移资产和掩饰犯罪所得等行为。个人犯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则处罚金,并对主管...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洗钱罪及其刑罚

这段内容描述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没收、处罚款的相关规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处罚也有所不同,可以并处或单处5%至20%的罚款,或者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侮辱罪及其刑罚?

侮辱罪的判刑规则: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转移犯罪所得及其刑罚

《刑法》第312条规定了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的处罚。根据情节的轻重,犯罪分子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处以...查看全文

中国刑法如何规定侵犯著作权罪及其刑罚?

中国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互联网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判三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或其他帮助,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危险驾驶罪及其刑罚

危险驾驶罪的犯罪行为不仅限于醉酒驾驶。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追逐竞驶、醉酒驾驶、超载、超速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行为都属于危险驾驶罪。机动车所有人和管理人对某些行为也负有责任。危险驾驶罪的最高刑罚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但如...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及其刑罚规定

聚众吸毒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主旨是指提供场所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聚众吸毒罪的量刑标准,可以参考容留他人吸毒罪的量刑标准。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等。根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赌博犯罪如何界定及其刑罚?

网络组织赌博涉赌金额巨大的量刑标准以及网络上进行赌博罪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和《关于办理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网络组织赌博构成开设赌场罪,情节严重者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网络赌博活动涉及建立赌博网...查看全文

高仿商品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将受到刑法处罚。销售金额较大者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销售金额巨大者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走私车的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对于走私货物、物品的刑罚,根据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数额较大,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查看全文

刑法如何规定抢劫罪及其相应的刑罚

刑法中规定的抢劫罪量刑标准及最低刑期,并介绍了刑事案件中请律师的最佳时机。刑法规定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抢劫罪最低判三年。在公安侦查阶段请律...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买卖婚姻行为及其处罚?

买卖婚姻构成犯罪,以拐卖妇女罪予以刑罚。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买卖婚姻是包办...查看全文

行贿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刑罚

受贿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级,最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最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主动交代受贿行为、侦破重大案件或有重大立功者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赌博犯罪行为及其处罚规定

网上赌博的处罚方式及相关规定:构成赌博罪者将面临刑事责任,根据情节轻重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开设赌场者同样会受到刑事处罚。而不构成犯罪的赌博行为将由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此外,明知为赌博网站提供服务或帮助者也将被视为共同...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何规定行贿罪及其刑罚?

行贿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最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可减轻处罚;犯罪较轻、对侦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