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如何处罚

律师回答

一、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子弹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五百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的;(四)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一枚以上的;(五)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的;(六)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十米以上的;(七)具有生产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不按照规定的品种制造,或者具有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超过限额买卖炸药、发射药、黑火药十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十千克以上、雷管三百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百米以上的;(八)多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弹药、爆炸物的;(九)虽未达到上述最低数量标准,但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介绍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共犯论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数量达到本解释第一条第(一)、(二)、(三)、(六)、(七)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三枚以上的;(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危害严重的;(四)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并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第二款已修改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参见《刑法修正案(三)》,由此,“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被取消,代之以“非法制造、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罪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解读

法律规定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查看全文

什么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指的是行为人他违反了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的法规规定,实施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查看全文

什么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律师分析: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的法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什么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律师分析: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非法...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既遂的刑罚是什么?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严重情节将受到刑法的惩罚,包括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情节严重的包括数量达到最低标准五倍以上、非法制造手榴弹三枚以上、非法制造爆炸装置且危害...查看全文

枪支、弹药、爆炸物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的刑法规定是什么?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严重情况将受到刑法严厉处罚,包括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其中,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数量达到最低标准五倍以上、手榴弹三枚以上、危害严重的爆炸装置,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立案条件有哪些?

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既遂的刑罚规定是什么?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数量达到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手榴弹三枚以上、危害严重的爆炸装置,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单位犯罪的...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的认定

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查看全文

刑法中关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 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这样判刑:非法制造、储存枪支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的判刑:构成该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则对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_...查看全文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处罚: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的法规,非法邮寄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如何处罚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三)》将“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取消,代之以“非法制造、运输、储存危险...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如何处罚

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处罚如下: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是违反国...查看全文

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应当这样处罚:非法储存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单位犯非法储存爆炸物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查看全文

非法制造储存枪支弹药罪怎么量刑和处罚

《刑法》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情节严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查看全文

非法运输制造枪支弹药罪判几年?

律师分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查看全文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处罚?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处罚?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