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其他犯罪如何界限

律师回答

法律解析:

(一)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二)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择一重罪处罚。(三)为盗窃其他财物,盗窃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盗机动车辆的价值计人盗窃数额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与其他犯罪如何界限?

律师分析: (一)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二)盗窃...查看全文

毁坏财物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本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通讯设备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中的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在于:后者破坏的是特定的财产,侵犯的是其他独立客体,本法对其已单独规定有罪名,只应按本法有...查看全文

盗窃罪与掩饰犯罪所得的界限

盗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有着明显的区别。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大额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公私财物等行为。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则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进行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等行为...查看全文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前提、目的和客观方面均不同。网络盗窃罪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财产据为己有,包括虚拟财产,必须依据刑法264条定罪处罚。虚拟财产价值包括玩家劳动和充值卡购买,也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为规范公众对网络使用,制定相应处罚条...查看全文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侵占罪与盗窃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查看全文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1、犯罪主体不同。 2、行为人实际支配行为对象的时刻不同。 3、危害行为不同。 4、行为对象不同。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动产;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且不限于动...查看全文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侵占罪与盗窃罪主要有以下区别:_x000D_ 1、犯罪主体不同。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查看全文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

盗窃罪和抢夺罪的界限判断,关键在于行为是否是具有秘密性质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盗窃,而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则属于抢夺。两个罪名的量刑标准如下: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抢夺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盗窃行为的界限

盗窃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行为。犯罪中止的判断不受中止动机的伦理性影响,只要行为人完全放弃特定犯罪的犯意即可。中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原因本身不影响中止的自动性。基于目的物的障碍而放弃犯行不具有自动性,而缺乏期待利益或其...查看全文

侵占罪与其他罪名的界限

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侵占物主委托管理的财物,其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查看全文

共同盗窃犯罪中其他主犯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共同盗窃犯罪中其他主犯的认定:一是盗窃犯罪的发起者和操纵者。二是盗窃犯罪的邀约者和纠集者。三是在共同盗窃中起主要作用的其他成员。四是情节严重的教唆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查看全文

诬陷他人盗窃罪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查看全文

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实施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从而构成的犯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盗窃罪与多次盗窃未遂的界限

盗窃未遂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根据盗窃的类型和金额而定。多次入户盗窃、扒窃无论是否成功都构成盗窃罪。以巨大财物或珍贵文物为多次盗窃目标的即使未遂也构成盗窃罪。普通盗窃的多次未遂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查看全文

累犯与盗窃罪:关系与界线

盗窃行为被判刑是否构成累犯,根据具体案情而定。若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在判刑前5年内曾犯罪并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构成累犯。累犯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18周岁的除外。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特别累犯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查看全文

寻衅滋事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滋事罪的定罪要件包括一般主体、故意心态、社会公共秩序以及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等行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件,才能成立滋事罪。...查看全文

抢劫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划分

法律条文规定,如果在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中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就会被认定为“盗转抢”,并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外,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也可以被视为“盗转抢”。转化型抢劫要求行为人必须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并以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盗窃罪与抢劫罪的界限划分

盗窃转化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并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盗窃罪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如当场使用暴力抗拒抓捕。司法解释明确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解释为盗窃、诈骗、抢夺...查看全文

盗窃犯罪的数额如何界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的数额分为特别巨大、巨大和较大三个标准。特别巨大的标准是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巨大的标准是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较大的标...查看全文

盗窃犯罪金额界限划分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明确规定,一般以盗窃金额为依据,一千元以上可立案。但入室盗窃、扒窃、盗窃三次以上、携带凶器盗窃的惯犯不仅以金额为标准,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可立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