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唆犯属于从犯,实行犯属于主犯,如果教唆犯独立构成犯罪,则意味着实行犯不构成犯罪,主犯与从犯树分离的状态。但是按照刑法理论,主犯不构成犯罪,从犯是不构成犯罪的,逻辑不能自洽,违反了共犯从属性原理。
其次,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所说的不是教唆犯的独立性,而是对于教唆犯贡献大小以及牵连关系的量刑问题所作出的规定,与教唆犯独立性并无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首先。教唆犯属于从犯,实行犯属于主犯,如果教唆犯独立构成犯罪,则意味着实行犯不构成犯罪,主犯与从犯树分离的状态。但是按照刑法理论,主犯不构成犯罪,从犯是不构成犯罪的,逻辑不能自洽,违反了共犯从属性原理。
其次,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所说的不是教唆犯的独立性,而是对于教唆犯贡献大小以及牵连关系的量刑问题所作出的规定,与教唆犯独立性并无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教唆犯不可独立构成犯罪,属于从犯。教唆犯功能是引起他人犯罪,若他人未犯罪,则无需考虑教唆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主犯与从犯,若教唆犯独立构罪,则主犯不构罪,从犯也不构罪,矛盾结论。...查看全文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教唆成立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主旨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处罚应与其在犯罪中的作用相符。然而,教唆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条件包括:参与者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查看全文
教唆犯是否是共同犯罪要视情况而定。1、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同关系。但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2、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查看全文
教唆他人犯罪也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相应的刑事责任。教唆行为人应根据其所教唆的具体罪行被定罪,而非笼统地定为教唆罪。即使被教唆的人未实施被教唆的罪行,教唆者仍可构成犯罪,但对教唆者的处罚可从轻或减轻。教唆行为的特点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查看全文
教唆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我国法律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查看全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如果构成了犯罪的,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教唆犯罪的人是属于教唆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查看全文
对于教唆未遂这种情况是属于非常特殊的,对于教唆未遂,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犯罪的情形的话,那么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一、教唆犯与间接犯的区别教唆一.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二.教唆不满18周...查看全文
教唆能构成共同犯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活动构成教唆犯的,教唆犯与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会构成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查看全文
如果被教唆人实施了被教唆的刑事犯罪行为时,构成刑事犯罪的,被教唆人在犯罪行为中起到帮助的作用,是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但教唆犯与被教唆人也并不都构成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从定义上看,其教唆的行为必须是针对一定的对...查看全文
法律分析:教唆犯与被教唆人构成共同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法律依据:_x000D_ 《刑法》第二十五条...查看全文
法律分析:教唆犯构成共同犯罪。狭义的共犯包括教唆犯,而狭义的共犯与正犯刚好对应。正犯是指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人;而共犯是指没有亲自实施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仅通过教唆或帮助正犯的方式来参与犯罪行为的人。所以教唆犯...查看全文
法律分析:开玩笑一般不会构成教唆犯罪。一般开玩笑的话都是戏谑行为,是没有犯罪故意的,因此一般不会构成教唆犯罪。教唆犯罪是故意犯罪,即教唆人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别人产生犯罪意图,并且会实施该犯罪行为,而希望或放任他人实施...查看全文
开玩笑一般不会构成教唆犯罪。一般开玩笑的话都是戏谑行为,是没有犯罪故意的,因此一般不会构成教唆犯罪。教唆犯罪是故意犯罪,即教唆人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别人产生犯罪意图,并且会实施该犯罪行为,而希望或放任他人实施该犯罪的。...查看全文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教唆别人犯罪的,一般被认定...查看全文
教唆他人自杀是否判刑要看具体情况。教唆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自杀者的行为在教唆、帮助自杀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应当根据案件从宽处罚。假如行为人的行为不是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此时可以不以犯罪论处。教唆...查看全文
教唆别人顶包是犯罪,处罚包括阻止证人作证、指使伪证、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侵害合法权益等行为,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一、教唆者和被教唆者是否能成立共同犯罪 1、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 2、如果被教唆的人事先已有犯意,教唆人的教唆只是加强决意,那么教唆人只能构成帮助犯,成立共同犯罪。 3、如果被教唆的人对所犯的罪并不知情,那么教唆人...查看全文
1、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2、如果被教唆的人事先已有犯意,教唆人的教唆只是加强决意,那么教唆人只能构成帮助犯,成立共同犯罪。3、如果被教唆的人对所犯的罪并不知情,那么教唆人只能构成间接实行犯,...查看全文
本文主要探讨教唆未遂的四种情况及其在成立要件上的主观和客观要件。教唆未遂包括被教唆者拒绝接受建议、表示愿意实施其他罪、被教唆者已具备实施被教唆罪的意图以及教唆者与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之间无直接联系。在主观要件上,这四种情况与教唆既遂...查看全文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4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