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伤发生后寻求帮助?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是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保部门提出。用人单位未按时提交申请,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鉴定期限为30日,单位应在此期限内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尚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一、工伤的伤残赔偿金申请条件是什么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二、工伤鉴定的期限为多久
单位鉴定工伤期限是三十日,个人鉴定工伤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法律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法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期限是一年。
延伸阅读
结语: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员工如何在发生工伤时寻求帮助?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单位应在30日内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可延长。单位不申请时,职工、亲属或工会可在一年内提出申请。工伤认定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内事故伤害、工作前后预备性/收尾性工作伤害、工作职责暴力伤害、患职业病...查看全文

工地受伤后如何寻求帮助?

工地上班受伤,老板不负责任?找劳动监察大队!农民工应报案并做笔录,证明受伤是在工地施工中发生的。若无法确定用人单位,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查看全文

受伤者如何在工地寻求帮助?

农民工在发生事故后,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准备相关证据,以证明受伤是在建筑工地施工中发生的。如果无法确定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存在可以根据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的适...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失败后,如何寻求帮助?

工伤认定有异议时,可向上级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导致认定失败,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对仲裁结果不服可提起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如何在小厂工作受伤后寻求法律帮助?

如果在小厂工作期间受伤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先申请劳动关系确认,然后进行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确认的工作由劳动者提供劳动关系凭证(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考勤卡、工友证明、工作证、服务证等),并前往当地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进行仲裁。...查看全文

遇到陌生人受伤后如何寻求帮助?

被陌生人打伤逃跑后,建议先向公安机关报警,提供相关情况和打人者特征,以便调取监控找到此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者将受到拘留和罚款处罚。若打人者跑了但被派出所发现违法行为,将一直追查直至处罚完成。若违法行为六个月内未被发...查看全文

失联后如何寻求帮助

报案即立案,但立案并非易事。刑事立案复杂,需充足证据和大量警力。无证据,公安机关无立案依据,只提供协助。无民事行为能力者随时报案立案,事故当事人随时报案立案。其他情况48小时后报案,仍可立案。...查看全文

工人在工作中受伤,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获得结论书。凭相关证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履行工伤待遇赔偿的前置程序。如对鉴定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工地受伤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工伤认定申请的主旨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在一个月内申报,否则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相关材料。...查看全文

有关工伤问题,如何寻求帮助?

工伤赔偿争议可咨询当地劳动部门,协商不成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单位参加工伤保险需支付待遇,违法拖欠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查看全文

受伤顾客如何在店内寻求帮助?

商家应该对顾客的人身安全负责,若顾客在店里摔倒,应立即送往医院并进行赔偿协商。如协商不成,顾客可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责任分配:顾客自身原因承担责任,商家未履行保障义务则由商家承担责任,第三方原因则由第三方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树被盗后,如何寻求帮助?

私自砍伐他人树木是违法行为,会涉及到侵犯财产权和损害森林资源的问题。如果被私自砍伐,可以报案处理,并向当地林业管理部门举报。对于盗伐森林或其他林木的行为,依法赔偿损失,并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或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并处以相应的...查看全文

夫妻发生争执后离家出走,如何寻求帮助?

失踪立案需满足6个显著特征:现场被侵害痕迹、人与车同时失踪或带财物失踪、有证人证明被侵害、有重大矛盾纠纷、未满14周岁超过48小时、原因不明超过3个月未归。...查看全文

被打伤的人如何寻求帮助?

打人后受害人报案,派出所根据伤情鉴定结果采取不同处理方式。若为轻微伤,派出所进行民事调解,未达成赔偿协议可能会行政拘留;若为轻伤,立案侦查并进行民事调解,可刑事和解或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若为重伤,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受害人可与...查看全文

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合同履行问题需协商解决,无法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和补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577条,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根据第180条,不可抗力免除民事责任,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指无法预见、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查看全文

如何报警寻求帮助?

拨打110即可联系警方,他们会协调异地公安机关。110报警中心会根据提供的地址转接到最近的派出所或公安分局。紧急情况下,中心会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位置,并派遣最近的警力前往事发地点。...查看全文

如何在超市打碎物品后寻求帮助?

当事人因失误导致超市货物损坏,应按市价赔偿超市。通过摄像头核实损害行为和摆放错误后确认责任归属,双方可协商赔偿金额。按市场价格计算损失,可分期支付。如协商不一致或无法确定价值,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确定赔偿数额。...查看全文

遇到工伤问题,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这篇文章讲述了委托律师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事项时,律师费用由委托人承担。如果涉及不服鉴定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起诉用人单位赔偿问题,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另外,离婚诉讼费用是由原告承担,被告提起反诉需...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遇到难题,如何寻求帮助?

如何处理单位未报工伤的情况以及没有工伤认定是否可以进行伤残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没有工伤认定的情况下,劳动者不能申请工伤鉴定,只...查看全文

手机丢失后如何寻求帮助?

手机丢失后可以拨打110报警,但追回手机的可能性不大。报警电话110受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正确拨打110需遇到人身财产受侵害、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线索等急难险重情况,不可恶意骚扰。报警时应迅速拨打1...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