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重婚罪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律师回答
摘要:重婚罪中被骗的第三者可免罚,但明知他人有配偶而结婚者需判刑。重婚罪的取证方式包括证人证言、电子数据证据和书证。法律依据为《刑法》第258条和《民法典》相关规定,保护婚姻制度和各方合法权益。
一、重婚罪中被骗的第三者怎么判罚
1、被骗的第三者如果不知情的,是可以免予处罚的,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重婚罪的判决情况,应当由法院进行审查后认定。
2、对于婚外情一方,重婚罪肯定是要判刑的,即使是拘役,也属于刑事处罚。
3、对于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也是触犯刑法的。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重婚罪怎样取证
重婚的取证方式:
1、收集证人证言,向重婚者居住附近的临近收集证人证言。
2、收集电子数据证据,拍下重婚者与第三者一起的视频或者照片。
3、收集书证,如果重婚者与第三者领取了结婚证,这个结婚证是证明重婚的直接证据。
4、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的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重婚罪中被骗的第三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在重婚罪中,被骗的第三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观点,重婚罪是指已婚者在没有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或与多人同时结婚的行为。根据普遍的法律原则,重婚行为是违法的,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然而,对于被骗的第三者来说,他们通常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已婚者建立了感情关系。他们可能被欺骗、误导或被隐瞒了对方的婚姻状况。因此,是否应当对被骗的第三者追究刑事责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其是否具有过错、是否存在明显的欺骗行为以及对他们的社会和心理影响等。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对被骗的第三者给予宽大处理,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然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结语:在重婚罪中,被骗的第三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观点,重婚行为是违法的,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然而,对于被骗的第三者来说,他们通常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已婚者建立了感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对被骗的第三者给予宽大处理,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五章 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三十三条 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七条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一方申请查询登记在对方名下财产状况且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三十四条 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行医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情节严重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查看全文

重婚罪受害人的救济途径

法律分析:重婚罪受害人的救济途径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或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要求追究重婚者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并附带提出民事赔偿请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_...查看全文

被罚款的聚众赌博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赌博被抓通常会行政拘留,时间根据违法行为和情节而定。一般处罚是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情节会增加处罚,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失踪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公告离婚程序适用于一方失踪或下落不明的情况,法院会受理并按普通程序审理。审理期限较长,一般需要六个月才能结案。判决结果需证明夫妻感情破裂,若被告失踪满两年,法院会判决离婚;否则需提供其他证据。在公告离婚案件中,财产处理可选择不审查...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的含义和途径

法律解析: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1)监察救济。相对人就行政侵权行为向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部门申诉,请求救济。 这种救济途径,相对人只能就行政违法、侵权的行政工作人员请求为之一定处理,如行政纪律处分,监察机关同样不能直接...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的含义和途径?

律师分析: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1)监察救济。相对人就行政侵权行为向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部门申诉,请求救济。 这种救济途径,相对人只能就行政违法、侵权的行政工作人员请求为之一定处理,如行政纪律处分,监察机关同样不能直接...查看全文

司法救济途径?

律师分析: 1、诉讼渠道:诉讼救济,也称司法救济,是指相对人就特定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救济,人民法院依法对纠纷做出公正裁决,为相对人提供救济。 2、非诉讼渠道:行政救济渠道,主要是指行政申诉和行政复审制度;其他救济渠...查看全文

盗窃罪被害人的救济途径

法律分析:盗窃罪被害人的救济途径:被告人赔偿、国家补偿、精神抚慰、保障诉权。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查看全文

两者之间的法律救济途径有何区别?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在于:1.部门性质不同,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机构;2.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3.收费标准不同,仲裁费用高于法院受理费;4.权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辖,但法院可采取保全和...查看全文

离婚: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途径

如何起诉离婚并进行法庭审理,包括准备起诉状和证据,前往法院立案,等待通知,法院送达副本和传票,进行调解或开庭审理,最终法院根据证据和请求判决是否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途径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1)监察救济。相对人就行政侵权行为向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部门申诉,请求救济。这种救济途径,相对人只能就行政违法、侵权的行政工作人员请求为之一定处理,如行政纪律处分,监察机关同样不能直接撤销、变更一个具...查看全文

债务危机的法律救济途径

法律分析:一、破产还债二、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中国《民法典》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债务的清理也应属于意思自治的范畴,因此...查看全文

债务危机的法律救济途径?

律师分析: 一、破产还债 二、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 中国《民法典》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债务的清理也应属于意思自治的范畴,因此,当事人协商清偿债...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的概念及其途径

我国行政救济途径主要包括监察救济、立法救济、复议救济和诉讼救济。监察救济限于行政违法、侵权行为,只能要求行政纪律处分;立法救济对重大决策和立法活动进行监督;复议救济可撤销违法行为、变更不当行为并赔偿损失;诉讼救济通过法院审查违法行...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三种

1、诉讼渠道:诉讼救济,也称司法救济,是指相对人就特定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救济,人民法院依法对纠纷做出公正裁决,为相对人提供救济。2、非诉讼渠道:行政救济渠道,主要是指行政申诉和行政复审制度;其他救济渠道...查看全文

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三种

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裁诉讼、国家赔偿。具体情况如下:1、诉讼渠道:诉讼救济,也称司法救济,是指相对人就特定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救济,人民法院依法对纠纷做出公正裁决,为相对人提供救济。...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法律救济途径

刑事案件被害人可在判决后提起民事诉讼,也可在审理过程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适用于被告人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查看全文

抗诉被驳回的救济途径?

律师分析: 检察院驳回抗诉后就没有其他救济途径了。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是向法院申请再审不成功后的救济途径,一般也是最后的救济途径,抗诉被驳回后不能再次申请抗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有三种救济途径:上诉、申请再审和申请检察院抗诉。上诉适用于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需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法院提起。申请再审适用于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认为有错误的情况,可向上级法院或原审法院申请。申请检察院抗诉适用于法院驳...查看全文

工伤的救济途径

法律解析: 第一种是伤者通过工伤保险赔偿案由获得救济,第二种是伤者直接通过一般民事损害赔偿案由获得救济。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