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过度医疗行为的策略

律师回答
摘要:虽然“过度医疗”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准确界定。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此外,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漠视生命的社会属性,就会产生过度医疗的错觉。生命是平等的,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不平等的。只有肯定了生命的社会属性,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健康权利。
虽然“过度医疗”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准确界定。
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
就拿感冒来说,做CT那就是过度医疗,但如果做常规的血液检查那就不一定了,很多病症相似,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有时医生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而定的,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
此外,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
对生命的保护,再奢侈也不过度,生命的价值是由他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漠视生命的社会属性,就会产生过度医疗的错觉,生命是平等的,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不平等的。
肯定了生命的社会属性,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健康权利。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三十六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延伸阅读
结语:过度医疗的定义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准确界定。临床医学复杂,患者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因时异。因此,判断过度医疗没有具体量化指标。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认识不同。漠视生命的社会属性会产生过度医疗错觉,生命平等,社会属性不平等。只有肯定生命的社会属性,才有真正的生命健康权利。
法律依据
(二)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拒绝急救处置,或者由于不负责任延误诊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资助。医疗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简化程序,实现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部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
(二)遵循临床诊疗指南,遵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确定过度医疗行为?

本文介绍了过度医疗的定义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过度医疗指的是医疗手段超出了疾病治疗的需要,使用非“金标准”的医疗手段,对疾病的基本治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或者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根据《民法典》第一...查看全文

医疗过失的行为责任程度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查看全文

医疗行为过错医疗机构的赔偿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医疗行为过错医疗机构的赔偿根据下列因素确定:_x000D_ 1、医疗过失行为所导致的医疗事故等级;_x000D_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_x000D_ 3、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查看全文

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分为

过失责任程度,是指在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诸多因素中,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所占的比例,其理论依据在于许多医疗结果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即人们常说的“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而要求医疗机构承担全部损害后果的...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

专家鉴定组需要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对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的影响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以确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分为四种: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查看全文

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2、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鉴定的应对策略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服时,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医疗事故分为四级,根据损害程度进行划分。对于医疗事故争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解决办法是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查看全文

医疗过失责任程度怎么确定

法律分析:医疗过失责任程度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确定。医疗过失责任程度是指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所占的责任比重,认定责任程度有助于确认赔偿数额。...查看全文

应对医疗事故的策略

医疗事故赔偿争议可通过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法院诉讼解决。协商解决需制作协议书,明确双方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赔偿数额按规定计算,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处理策略

医疗事故处理方式有两种:行政调解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正在服刑或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医务人员等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些情况下的人员也不能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查看全文

何为医疗过失行为?

律师分析: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怎么界定?

律师分析: 具备以下情形的,可以认为属于过度医疗: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3、对疾病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4、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怎么界定

具备以下特征的,可以认定为过度医疗:      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   ...查看全文

怎么界定过度医疗

法律解析: 一般来说,对过度医疗判定的基本准则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过度医疗的基本特征如下:(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3)对疾病基本诊疗...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怎么界定

法律分析: 过度医疗的界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违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属于过度医疗。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查看全文

怎么界定过度医疗?

律师分析: 一般来说,对过度医疗判定的基本准则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过度医疗的基本特征如下:(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3)对疾病基本诊疗...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怎么界定

具备以下情形的,可以认为属于过度医疗: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3、对疾病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4、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查看全文

怎么界定过度医疗

法律解析: 一般来说,对过度医疗判定的基本准则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过度医疗的基本特征如下:(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3)对疾病基本诊疗...查看全文

过度医疗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过度医疗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医疗过失行为

法律分析: 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在法理上必须要满足以下4个要件: 1、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医务人员之所以能成为救死扶伤的职业人,就是因为其具备了从事医务工作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法律在允许其执业的同时也赋予其相应的执业义务,以此...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