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108条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时,人民法院应解除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时,申请人应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申请人在30日内不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法院应解除保全;财产纠纷案件中,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法院应解除保全;在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不得解除保全措施;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需要解除保全措施时,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
1、《民事诉讼法95条》明确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2、《民事诉讼法96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如果满意请采纳。
3、《民事诉讼法101条》规定: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4、《民事诉讼法104条》规定: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5、《民事诉讼法108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
6、《民事诉讼法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法108条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
《民事诉讼法108条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是针对民事诉讼法中的第108条进行解读和案例分析的文章。该条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的诉讼程序和权利义务。适用范围涉及到民事诉讼中的特定案件类型,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条的具体适用情况、相关法律原则和法院判决的依据。文章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探讨法院如何根据该条规定来裁决争议,并提供对相关当事人和律师的实践指导。通过该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108条,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案件处理能力。
结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如果申请有错误,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此外,如果申请人在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人民法院也应当解除保全。财产纠纷案件中,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也应当裁定解除保全。在财产保全期限内,除非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或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对于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以上是对相关法条的总结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108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那么在民事诉讼法中,第108条规定是什么。给大家整理以下内容。民事诉讼法108条规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253条规定

被查封的财产,执行员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因被执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被告人没有按照法院的判决在指定的期间履行支付义务的,则应当加倍的支付履行期间应当支付的债务利息。无论原告是否申请执行,法院都应当计算迟延期...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215条规定

一、新民诉法将申请执行期限延长为2年,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二、统一了自然人和法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07条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提出申请 先予执行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生产、生活急需而采取的措施,而是否急需,只有当事人体会最深。所以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37条规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244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27条规定

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不仅包括被告,还应当包括原告、第三人。理由如下: 首先,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将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限定为被告。“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之规定,不应视为对其主体的限制条件,而应当理解为对其提出时间的限...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22条规定

法律分析:发生交通事故后,无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或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可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撤离现场。对事实、成因有争议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打122。【法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225条规定

对执行行为异议是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提出质疑,从而要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停止执行行为的请求。执行异议是一项重要的救济措施,它对于维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就是给大家整理民事诉讼法22...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34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34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44条规定

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125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 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92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了诉讼保全的条件:1)有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2)案件具有给付内容;3)当事人申请或法院依职权采取;4)申请向受诉法院提出。法院可根据申请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但申请人需提供担保,否则申请被驳回。...查看全文

合同法108条的规定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同法已经被废除了,但是合同法里面包含的法律法规内容是非常全面的,就其里面的法条来说,例如,合同法108条的规定是什么?接下来将为大...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177条规定

律师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裁判文书上的笔误、错漏或者统计错误等明显差错。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改正。新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的设立,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申请改正的途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

法律分析:1、首先、国内仲裁裁决书属于其他法律文书的范畴。相关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6条他法律文书包括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2、其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法律规定由...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nbs...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114条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一)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二)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以上规定大致说明了民事诉讼证人的范畴。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两大类。 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

是怎样完善 一、引言处分权原则,又称处分权主义,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律体系构筑的重要基础,其含义指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将民事争议诉诸法院以及请求法院裁决的范围,法院也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从程序的自身角度来看...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何竹兰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24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