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重审将在何时进行?

律师回答
摘要: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2、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判决结果;3、一审未审理或判决当事人提出的请求;4、一审未参与诉讼的必须当事人。重审时,原审法院应重新组庭,审理期限与一审相同,一般在六个月内审结。
一、二审什么时候发回重审?
民事案件进入二审程序,等法院调查结束后依法做出判决。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期限也应该按照第一审的期限计算。一般在六个月内审结。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二、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情形有哪些?
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2、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3、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4、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延伸阅读
结语: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二是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三是对一审中已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四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二审审理何时进行?

刑事诉讼二审可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一审判决有异议、涉及死刑、抗诉等情况需开庭审理。如决定书面审理,需询问被告人及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意见。二审开庭审理可在案发地或原审法院所在地进行。...查看全文

一审之后,二审何时进行?

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满,可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满,可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一审和二审之间通常不超过三个月。...查看全文

二审法院将对一审判决进行审理吗?

一审判决书下来了,二审不一定改判。二审法院可以改判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重新适用法律改变原判;二是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变原判。上诉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上诉状,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原审...查看全文

一审判决被驳回,二审将如何进行处理?

民事二审和刑事二审的处理方式分别有三种和三种。对于民事二审,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不同情形,可以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决、改判或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对于刑事二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查看全文

第一次庭审将会何时进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一般需在两个月内开庭,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或特定情形,可经上级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查看全文

一审离婚诉讼过后,二审何时进行?

离婚诉讼二审可能需要等待六个月或三个月左右。一种情况是一审法院未判离婚,当事人需等待六个月后再次起诉。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满,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需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中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准备二审,三个月内开庭...查看全文

一审通过后如何进行二审?

一审终审适用于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财产无主、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等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以下。合议庭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其他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查看全文

二审为何不进行开庭审理?

二审不开庭的原因是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法院认为无需开庭审理。法院应当对上诉案件进行开庭审理,但对于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查看全文

二审应该如何进行?

民事诉讼第二审的流程是什么1 立案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二审申诉?

申诉和再审不需要交费,但是否受理取决于判决是否错误,是否有新证据证明法院判决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有特殊情况除外。...查看全文

假释庭审将在现场进行吗

假释开庭不会当场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有期徒刑并执行一定刑期,或被判无期徒刑并实际执行一定年限的犯罪分子,如果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悔改并无再犯罪危险,可以假释。不过,累犯或因严重犯罪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刑事二审案件如何进行审理?

1、二审法院就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2、对于上诉案件,一般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认定的事实与一审认定的没有变化,证据充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查看全文

第二审是否可以进行多次发回重审?

二审发回重审的次数无明确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意见》规定,一审判决存在违法情形时,二审可调解或撤销判决发回重审。如果一审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二审可改判或发回重审。对未审理的诉讼请求,可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调解,调...查看全文

重新审理的案件将发回一审还是二审?

发回重审是法院对上诉案件经审理后认为符合四种法定退回审理事由的裁定,对于原为一审的案件,发回一审;对于原为二审的案件,发回二审法院。这一审判制度旨在撤销一审判决,重新审理案件。...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在线庭审?

法院允许当事人申请在线开庭,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诉讼参与人因新冠肺炎或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出庭时,可以申请延期开庭或网上开庭。具备网上开庭条件的法院应及时通知参与人开庭方式和时间。线上开庭的流程包括登录、上传文件、测试设备、观看庭审直播...查看全文

二审裁决不服时,如何进行上诉?

申请再审和提出抗诉是解决法律错误的两种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也有权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提出抗诉,如果发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查看全文

假释案的审讯将实时进行吗

被判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假释条件,监狱提出假释建议后,法院一个月内审核裁定;复杂案情或特殊情况可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副本抄送检察院。...查看全文

一审二审是否还需进行庭审?

刑事案件二审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对于提出异议、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等,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如果决定不开庭审理,应讯问被告人并听取其他当...查看全文

何时进行政治审查?

招考公示时间取决于单位规模和政审程序,一般需1.5至2个月。地市或全省招考需征得各单位同意后上报,再公示并发放调档函。小单位自行招考则程序较快,因为审批和领导层级较少。...查看全文

二审审理是否继续进行?

刑事案件上诉的注意事项及法院审理方式。刑事案件可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上诉时需提交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或程序违法。法院可决定开庭审理或不开庭审理,不开庭时需征求当事人意见。...查看全文